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66章 两个永青侯

第166章 两个永青侯(2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011

“这个……哦,还真见到一个。”汪直想起了那个上位者气势拉满的年轻人。
他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见深。
朱见深顿时激动起来,他知道,若自己所料不差,那人就是李青了。
于是忙追问细节。
奈何汪直翻来覆去就那些话,根本无从验证。
这也不怪汪直,就打了个照面而已。
“算了,你退下吧。”朱见深有些失望,从汪直的话中,他并不能确定李青身份。
看来,只有等李宏进京了,李青那厮如此疼爱这个干儿子,定然会多少透露一些手段……
朱见深如此想着。
现在的他很矛盾,心理上他已笃定李青身份,但理智上,又无法说服自己。
毕竟……这太荒诞了!
他要尽可能地多方面验证,不能光凭感觉。
不久,小黄门搬来列祖列宗的实录,进殿复旨。
朱见深如饥似渴,立时投入进祖宗的实录中……
这次不是抱着学习目的,而是找李青存在,所以他看得很快。
《洪武十五年,夏,高皇后病危,太医院束手无策,上大怒,遣锦衣卫寻仙人张邋遢……》
朱见深找到了李青出现的最早记载,开始研读起来……
锦衣千户,锦衣镇抚使,监军,永青侯,太子太师,监军,监军,监军……
在洪武朝,以非开国功臣封侯,且只用几年时间,这实在不可想象……朱见深心道。
在此之前,他从未在意过上一个永青侯,如今细细一品,方知其中可怕。
继续往下看,李青得罪的人可真不少,上来就是怼驸马,然后朝文官开火,就连太祖的外甥李文忠,都被他逼着负荆请罪……
可结果却是,这个永青侯把人得罪了个遍,非但没受到责罚,反而屡屡高升。
尤其是那段:上大怒,持剑欲砍杀,李青惊惧,遂逃,高曰:小棒受大棒走。
朱见深都惊呆了,还能这样玩儿?
那可是太祖啊,一朝杀了数万官员的太祖啊!
且这段话出现过不止一次,而是好多次。
这厮真的是…有两把刷子……朱见深不禁惊叹。
他没见过太祖,但太祖的杀性还是知道的,那可是在尸海血山中闯出来的,这种强硬性格绝不会轻易改变。
从太祖后期的大清洗,也不难看出太祖杀性有多强!
但,李青却偏偏是个例外。
那么多次欲砍杀,却没有一次付之行动。
史书记载是没追上,但这就很搞笑,皇帝要杀一个人,何需去追?
究其原因还是不想杀!
“不简单呐!”朱见深惊叹,“这个永青侯真不简单,貌似比这个有过之而无不及……话说,他们是一个人吗?”
怀着好奇心理,朱见深继续找着李青足迹。
太宗靖难成功后,第一件事便是拜访李青,重用李青,且依旧让他做太子太师。
就这,李青还爱搭不理,时常不上朝。
仁宗登基后,更是超越君臣关系,以兄长待之。
宣宗登基后,对其更是尊敬有加,时常借着打赌的名义,赏赐黄金……
再然后,李青就下野了。
至于他的去向,宣宗实录并未记载。
待到李青这个名字再出现时,已是正统五年。
一来,就把风头正盛的杨士奇给掀翻了,不仅掀翻了,还把其名声给搞臭了。
不过正统朝的史书很简陋,这是他二叔着人修的,由于不确定大哥情况,所以也不叫实录。
朱见深无法从只言片语中反推出全部原貌,却感受的出,在文官最盛之时,以一个都给事中的身份做到这一步,难度是多么的大。
“这个李青……就是那个李青。”朱见深目光坚定,“这种手段,唯有沉浸庙堂数十年的人,方可达到!”
朱见深用时一个月,将李青在史书上足迹,整个看了个遍。
破案了。
结合李宏送来的那一箱子书,朱见深笃信两个永青侯,就是一个人!
那根本不是什么秘闻,而是李青的随笔,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