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64章 朱见深的强硬手段

第164章 朱见深的强硬手段(1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033

汪直没有让朱见深失望,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他就是皇帝手中的刀,皇帝指哪,他砍向哪儿。
人证物证充沛,且早已审讯过了,供词、证人、受害者家属俱在,只需走个流程就成。
所以基本没什么耽搁,仅三日功夫,便尘埃落定。
杨荣曾孙杨晔,孙子杨泰、杨伦、杨佐尽数砍头,杨家被抄,家属戍边流放。
与此同时,京中的十多位高官也与主犯杨晔一起押赴刑场,包括侍郎这个级别的官员,都跟杨晔一起被砍了头。
不过这些人的家属,并未被追究责任。
饶是如此,也在京官圈子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杨荣是什么人?
那是文官的骄傲,是文官集团巅峰时期的杰出代表。
这样的人遭受如此待遇,他们焉能不怒,皇帝欺人太甚!
要是再忍,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
于是乎,他们自发地找到各自老大,准备跟皇帝大干一场。
却不料,这些大佬却是闭门不见,更是没有表露丝毫立场,就跟没事儿一样。
这下,文官可真急了,他们隐隐明白了什么,却仍是不死心。
若是其他事情还则罢了,但这次皇帝动的是文官的根儿,三杨秉政被他们都吹到天上去了,结果当今皇帝给来个这,如何能忍?
他们不服!
可令他们失望的是,无论他们如何努力,自家老大都像是聋了,哑了一般,屁都不放一个。
这时候,权力这把双刃剑的属性就显现出来了。
不能伤人,便要伤己!
六部九卿,内阁大学士……诸多大佬被拉下了水。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类言论层出不穷,可劲儿埋汰。
朱见深冷眼旁观,静待事态持续扩大,他的不作为,很快就让诸多大佬承受不住诋毁谩骂,开始求援,请他主持公道。
这可是你们求朕的啊……朱见深就等他们来求助呢。
借着这个由头,朱见深开始了他一直想做,却始终顾忌的事——清理京官冗员问题。
当然,朱见深并没有直接下场。
如今的他,可谓是老谋深算,对权力场的掌控程度,已臻至化境。
依旧是汪直出马,彻查京官圈子。
仅十日功夫,就革职三百余人!
朱见深的强硬手段,立时激起了众怒,自侍郎以下的官员沆瀣一气,开始激烈反抗。
见此情况,汪直再次加大清查力度,名单是一张接着一张呈送。
朱见深的批复只有一个,革职!
禁军是汪直管着的,文官再能渗透,也不可能渗透到禁军。
同时,朱见深下令,以禁军看管京营,胆敢有异动者,以谋逆罪论处,为的就是防止京营中有武将被文官渗透的情况,可谓谨慎到了极点。
不过,战术上谨慎,战略上朱见深却是相当狂妄。
你敢找朕不痛快,朕就开了你!
这一次,没有任何花里胡哨,朱见深采取了最直接,最粗暴的反击。
来一个,开一个,绝不手软。
至于清理过甚造成的大量职位空缺,朱见深早已有了妥善处理方法。
翰林院这个人才储备地,被他派上了用场。
不够?
没关系,还有国子监呢。
再不够,朕就用你们最讨厌的传奉官。
来吧,看谁先顶不住。
结果都没用到国子监,到了翰林院这儿,战斗就基本结束了。
翰林院的下场,不仅让京官们无可奈何,还极大程度缓解了他们营造的舆论压力。
本来翰林院也在帮他们声援,结果一被皇帝重用,这群笔杆子立即调转枪头,对准了他们。
这些个整日抄书搞学问的团体,个个能说会道,主打一个有奶便是娘。
谁让跟着皇帝混,有肉吃呢?
眼下就有做官的机会,谁还愿意苦逼的抄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