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29章 编撰,可不是胡编

第29章 编撰,可不是胡编(2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077

就说眼下这景泰二年的内容,林林总总足有六七万字,这还都是以文言叙事记载,且只记载事实,不记前因后果。
幸亏李青大多都经历过,不然他都看不懂,即便如此,他看得也很吃力。
足足看了一个半时辰,李青才总算看完,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过了一遍,然后走到李东阳对面坐下。
提笔蘸墨,在纸张上写下大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中宗朱祁钰的应对态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这些,在最终版加进去。”
李东阳接过,大致看了一遍,迟疑道:“恕学生斗胆,侯爷能保证这些都是……真实的?”
“当然,这都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李东阳讪讪道:“学生的意思是……可有出处?”
“有啊,我写的啊!”李青很自然的说。
“……”
李东阳纠结,作为一个有节操的史官,编撰实录要秉承着认真、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李青写什么,他就都编进去。
编撰,可不是胡编。
尽管李青身居高位,但他的话,并不足以代表绝对事实。
“你不必怀疑,我写的都是真的。”李青说。
李东阳很想来一句:你怎么证明?
但这话他又不好出口,只得硬着头皮道:“侯爷,这些除您之外,可还有人能证实?”
“这个……”李青尬住。
还真没有!
见李东阳一脸为难,李青也不想强迫于他,毕竟这是史书,人家这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于是道:
“这样吧,这稿子我拿去让皇上过目,他若同意,你再加进去,如何?”
李东阳缓缓点头:“如此……就麻烦侯爷了。”
其实,他更想记载有文献佐证的东西,那样才有公信力,但他也知道,有些事情需要一定妥协。
李青收起自己写下的手稿,问:“听你口音,也是顺天本地人吧?”
“学生祖籍胡广茶陵,因家族世代行伍,故在顺天生活。”李东阳解释说。
他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位侯爷问这个干嘛?
李青微微颔首,感兴趣道:“听刘健叫你神童,不仅是因为你记性好吧?”
“呃…是。”李东阳隐隐察觉出,这位老侯爷似是有意栽培,当下也不在藏拙,矜持的说,“学生自幼好读书,多少有些名气,八岁时被特招入顺天府学,说来惭愧,景泰十三年才中举,景泰十五年才中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
李青:“……”
你这要还惭愧,别人还活不活了。
多少人胡子都白了,还在为中举发愁,你这还没及冠呢,就中进士,授庶吉士;简直是学霸中的学霸好不好?
太凡尔赛了……李青强忍着翻白眼儿的冲动,点头道:“不愧是神童,李神童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
李东阳尴尬笑笑,似是不太适应李青这么称呼他,回道:“学生涉猎庞杂,历朝历代的书都有看过,嗯…最喜欢三国。”
“这么巧?”李青笑道,“本侯也喜欢看三国,你对……”
他忽的住口,醒悟他喜欢看的三国,跟人家喜欢看的不是一码事。
一个是演义,一个是史料,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若是来一句:你对关羽温酒斩华雄怎么看?
估计李东阳都不知该如何应对。
李青岔开话题,转而聊起了其他,话题大方向往朝政上引导。
他丝毫不掩饰欣赏之意。
李东阳被冠以神童,自然听得出弦外之音,立即拿出不亚于当初科考的态度,成题破题……
一番畅聊,李青对李东阳愈发中意。
尽管李东阳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但这是因为他还没踏入庙堂,且李青也喜欢这种有理想主义的人。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毕竟……大明从来不缺官僚主义的人。
看实录用了太久,没聊多大一会儿,便已临近傍晚,李青起身道:“就不耽误你忙了,至于实录内容……我回去先皇上过目。”
李东阳起身,拱手道:“永青侯慢走。”
待李青身影消失在视线,他才回到书案前坐下,自语道:“莫不是…因为我也姓李,永青侯才另眼相待?”
两人并无交集,李东阳也只能这么想了,在他看来,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
不过他却忽略了,世上还有一种东西叫运气。
且也有伯乐,但前提是,得是千里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