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博弈(2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038

但朱见深并未一莽到底,而是祭出渣男招数:不反对、不拒绝、不接受……
‘小媳妇’一见这架势,哪里能忍?
这不是错付良人嘛?
当初真是瞎了眼……
浓情蜜意后,一过日子才知道,一个是徒有虚表,一个垫了硅胶……
君臣矛盾,不可避免的爆发开来。
朱见深要用吴俊,群臣驳回,并建议用石亨;朱见深亦不允,并坚持用吴俊,群臣驳回……
双方谁都不肯接受对方意见,但相对来说都还冷静,在规则中博弈。
朱见深没用中旨,群臣也没有逼宫,君臣虽不和,却也没彻底对立,公务也没受多少影响,总得来说,都很克制。
李青没有参与其中,而是让朱见深下旨,命关外斥候密切关注草原战斗。
双方战斗的结果才是重中之重,大明具体如何安排,取决于谁赢了,瓦剌胜算是很大,但毕竟还没盖棺定论呢。goΠb.oγg
他的建议立时就得到了允准,群臣亦没有阻止,因为这个建议对他们并无什么影响。
李青达到了目的,便也没再上朝了,只是常去兵部,了解草原最新动态。
偶尔也去翰林院,跟进中宗实录的修撰进度,有时也会说出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秘闻,以便让中宗实录更为丰满;
同时,也丰富了朱祁钰的形象,使其更加立体。
至于朝堂上的争权夺势,李青并不在意,反正最终的结果导向,仍是大明得利。
而且,经过这几日的观察,李青对朱见深政治才能,也有了一定了解。
至少就目前而言,朱见深所展露出来的手段,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用外戚是有诟病,却也的确是个快速掌权的办法,且外戚也并非如狼似虎,等到真正掌权后,反过来削弱外戚找平替,对实权皇帝来说,十分轻松。
朱见深的这步棋,并未下错。
更让李青欣赏的是,朱见深懂规矩,这种品质在朱家皇帝中太稀有了。
朱元璋不讲规矩,朱棣不讲规矩,朱瞻基不讲规矩,朱祁镇亦不讲规矩;但事实证明,不讲规矩终究是会付出代价的,有的体现在明面上,更多的体现在暗地里。
庙堂这个权力场,更多还是要靠博弈,平衡好对方勉强能接受的底线,才是重中之重。
可以说,朱见深核心思路非常正确,懂得隐忍。
迄今为止,除了万贞儿之事外,其他方面都没的挑,李青都觉得有些小瞧了他。
不过总归是好事,李青也想有一个不用他帮忙,自己就能做很好的皇帝。
李青有种预感,朱见深或许是继朱瞻基之后,最有作为的皇帝,甚至能超越朱瞻基,成为太祖、太宗之后的第一人。
当然,前提条件是继续保持,后面不走歪。
这一点,李青就不敢保证了,只能交给时间。

回到小院,李青喂养驴子,完事后自己也有些饿了。
自俩小辈儿走后,李青就没再赶集,家里没食材,他又懒得出门,大部分情况都是忍一忍,反正他也饿不死,都不影响身体机能。
跟驴兄唠了会儿嗑,李青无所事事,便准备去睡会儿。
不料,刚起身,院门就被敲响了。
“先生,在家吧?”于谦声音传来。
“来了。”
李青打开门,见于谦神色匆匆,表情凝重,不由心中一沉:“草原那边来消息了……瓦剌败了?”
于谦摇头:“都不是。”
“都不是你拉老脸干甚?”李青气道:“刚吓我一大跳。”
“但也是大事!”
李青目光一凝,“先进来。”
拴上门,李青回身问道:“到底是何事?”
“皇上……要废后!”
“啊?”李青都惊呆了,“不是,他不是坚持要用自己老丈人嘛,怎么突然搞这一出?即便用不成,也不至于废后啊!”
这的确是件大事,皇后母仪天下,岂可轻易废除?
当初朱瞻基废胡氏,那可是处心积虑,预谋了许久许久,又有三杨帮忙,这才废了皇后。
朱见深这操作……李青实在搞不懂,惊诧道:“是何缘由啊?”
“说来话长……嗯…简单说,内外勾结。”
“内外勾结……”李青诧异道,“可是选后的时候,宫中有人收了吴家贿赂,暗箱操作,从而影响到最终选定?”
顿了顿,“可即便是这样,也犯不上废后啊,说实话,冲到最终那十二人,有几个没打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