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37章 还有太多来不及讲

第37章 还有太多来不及讲(2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476

~
又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可有的人却留在了昨天,留在了去年。
大年初一,二人搭把手布置了灵堂,朱祁镇夫妇一身缟素,披麻戴孝。
朱允炆很低调,并无什么关系网,灵堂清净。
大年初二,李家子嗣先后赶来吊唁。
新一代曹国公亲自赶来,敬献挽联,逗留许久,说了许多节哀顺便之类话,才悲痛离开。
李父也领着儿子过来吊唁,且哭了一阵儿。
再之后,便盖棺定论了,盖棺定论之前,朱祁镇将自己硕果仅存的那件龙袍,穿在了朱允炆身上。
小老头不见了踪影,没有留下只字片语,直接就消失了。
不过李青并不担心,小老头绝不是那种心理脆弱的人,他离开,肯定有他的理由。
七日守孝期,一晃而过。
但张邋遢还是没回来,李青开始着手准备朱允炆的生平,不管怎样,这是大明的皇帝,不能草草了事。
~
小李宏这些天很难过,尽管过年收了很多红包,他依然不开心。
他已经七岁了,他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
那个慈祥的老爷爷对他可好了,每次来都给他好零食吃,每次过年都给他发大红包。
但现在……这个慈祥老爷爷不在了,永远的离开了,以后只能一个人孤独的住在地下。
他抱着膝盖,越想越伤心,不由哭出声来。
李青发现哭泣的小家伙儿,上前将他抱在怀中,轻声道:“朱爷爷只是去了新的家,莫哭。”
“干爹骗人,孩儿都知道,”小家伙儿带着哭腔,“朱爷爷明明是……呜呜呜……”
李青嗓音温和:“干爹没有骗你,朱爷爷正在去新家的路上走着呢。”
“可他明明住在棺材里呀。”
“因为……路远且阻,身躯太重,他只能轻装上路呀。”李青搂着小家伙儿,嗓音轻柔。
“真的吗?”小家伙儿止住哭,没那么伤心了。
李青含笑点头:“真的。”
~
七日后,张邋遢回来了。
他扛着一截特别粗大的圆木,直径足有一米,长近一丈,乃是举世罕见的极品金丝楠木。
“那口棺材的木料太差了,配不上小朱。”张邋遢放下木头,“可不能委屈了小朱,他可是我的关门弟子。”
“嗯…师父说的是。”李青哑声说,不禁红了眼。
他知道,这是小老头给自己准备的。
但李青没法劝,这是师父的选择。
这么极品的木料,可不能浪费,于是李青去了金陵最好的棺材铺,花重金购买了最好的图纸,然后又买了各种木匠工具。
回来后,师徒俩切割木材,抛光,组装……
师徒俩都很沉默,安静地打造棺材。
期间,朱祁镇也想帮忙,但被二人拒绝了。
足足忙活了五日,师徒俩打造出一口极品金丝楠木棺椁,一口足以配得上朱允炆,且让帝王都艳羡的棺椁。
李青将朱允炆放进金丝楠木棺椁中,同时将朱允炆的生平也放了进去,上面记录着朱允炆的一生。
此外,李青还放了一些各种作物的种子,以及诗词经史、道家典籍。
朱允炆喜欢耕种,喜欢收获,喜欢读书。
有这些相伴,料来他不会寂寞,不,他肯定不会寂寞,除了这些,他还有亲人。
他的父亲、爷爷,奶奶,都在孝陵,又怎么会孤独呢?
~
孝陵,有军队驻守,想埋进去个人并不容易,但师徒俩何许人也。
二人都能夜闯皇宫,夜闯皇陵自不在话下。
试探了几次,摸出规律后,便直接下手。
深更半夜,月黑风高,师父望风,徒弟刨土。
李青在朱元璋的孝陵,高举锄头,挥舞不辍。
他速度极快,只一个时辰功夫,就挖出一个足以容纳朱允炆棺椁的墓坑。
二人合力将棺椁平稳地放进墓坑,一铲一铲的掩埋,同时埋进去的还有师兄弟情,师徒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