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91章 李青的底线

第191章 李青的底线(1 / 2)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658

朱祁钰迎上四人的目光,轻笑道:“朕是认真的。”
四人默然,他们自然看的出来,只是不明白他为何如此。
就连李青都不理解:明明都告诉他了,朱祁镇绝对回不来,他干嘛如此?
朱祁钰道:“太上皇终究是要回来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身为大明曾经的皇帝,岂能一辈子待在草原之上?”
于谦三人轻轻点头,平心而论,他们也不希望朱祁镇一直待在草原上。
如朱祁钰所说,那可是大明的皇帝啊!
“皇上你可想好了?”李青沉声问。
朱祁钰点头:“有些人总想以太上皇逼朕妥协,太上皇一日不回,他们便一日借此闹腾;
朕不想朝局内耗,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朝局。”
朱祁钰的想法很简单:你们用接回太皇上逼朕,那朕就把他接回来,你们还能怎样?
难不成公然废帝?
李青直勾勾的看着他,道:“太上皇回来,皇上你处境只会更尴尬。”
“几位爱卿是拥护朕,还是拥护太上皇?”朱祁钰直接问。
四人拱手,“自然是皇上。”
“这就是了。”朱祁钰笑道,“其实回来也没什么,他是朕的大哥,朕又岂能铁石心肠,改日朕让人把南宫清理一下,太上皇回来后也有个住处。”
“太上皇一回来,势必有人三心二意,”李青道,“还请皇上三思。”
王直、胡濙看了李青一眼,眉头微皱,心中不喜。
这关乎到朝廷颜面,他们历经数朝,对大明有着很深的感情,都不愿看到大明曾经的皇帝流落草原,受尽疾苦。
“李都给事中此言,本官不敢苟同。”王直冷哼,“要是大明迎不回太上皇,朝廷颜面何存?
如今民间谣言四起,不迎回太上皇,皇上如何自处?”
“不错。”胡濙附和,同时还不爽的瞪了眼李青。
李青懒得跟俩老顽固掰扯,看向于谦,“于尚书的看法呢?”
于谦眼睑低垂,不看李青,“本官以为,当迎回太上皇。”
“……”李青擦了擦手,放下橘子瓣,“皇上,恕臣斗胆,太上皇回来,你要不要还政?”
朱祁钰一滞,颓然道:“这个朕有想过,若他还要做皇帝,给他便是。”
李青点点头,又看向胡濙、王直、还有于谦。
“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胡濙道:“皇上天位已定,太皇上不会那般。”
“不错,百官都拥护皇上。”王直捋须附和。
于谦张了张嘴,最终选择沉默。
“呵呵。”李青冷笑道:“你们三个尚书,看似占了朝中一半力量,实则小的可怜,且不谈内阁、都察院、翰林院、太常寺……就单说六部吧。”m.Γg
李青玩味道:“其实你们对自己手下的主事、员外郎、都给事中等大多数官员,都控制不住,前段时间大闹的时候,其中不乏吏、礼、兵三部衙门的官员;
你们支持?
你们支持有个毛用?”
“你……”胡濙七十好几了,从来没被如此对待过,气得吹胡子瞪眼,若非当着皇帝的面,他非发飙不可,“本官做了数十年的官,难道还没你一个年轻人懂得多?”
李青撇了撇嘴:“既然你懂,那你怎么破?”
“我……”胡濙尬住,哼道:“别把别人想的那么肮脏,终是好官多。”
王直微微颔首:“朝中的确有部分官员不太称职,但忠心为国的也不在少数,况且,太上皇未必就如你所言,还要做回皇帝。”
顿了顿,“如今朝局一片清明,京营又有杨洪、石亨掌控,皇上手握军权,太上皇又岂会不知进退?”
李青冷笑:吏部走了个蹇义,上来还是个蹇义,都是和稀泥的好手,真是服了。
不过王直后半句却是实话,现在京营的确听命于朱祁钰。
但这根本不重要,当初朱允炆手握近百万大军,还不是被朱棣赢了。
当然,朱祁镇远远比不上朱棣,但朱祁镇有朱祁镇的优势。
论身份地位,以及做皇帝的合法性,燕王朱棣远比不上太上皇朱祁镇。
更重要的是,朱祁镇就在眼皮子底下,他只需带少量将士闯进宫,就能扭转乾坤。
李青是知道,历史上的朱祁镇做过两次皇帝,他心绪不宁。
他改变了一部分历史,但没完全改变,历史中许多大事件都发生了。
李青还真怕再来个历史重演。
诚然,现在的朱祁镇无心帝位,但保不齐回来后,被有心人接触、蛊惑,他会改变想法。
后宫有孙太后,东宫有太子,再加上三心二意的群臣,朱祁钰拿什么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