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33章 册立太子

第133章 册立太子(1 / 2)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519

京师,吵翻了天。
李青走后,朱祁镇越想越不对劲儿,于是派人去边关查看,他知道其中的道道儿,只让人去走一趟,然后立刻回来。
主要只是试探一下,原定计划是20天内返回,结果一个月过去,去的数十名锦衣卫一个也没能回来。
朱祁镇立刻意识到,北边也在走私。
其实这个他早就有所预料,边关将官私下和元人交易,并不是秘密。
无非就是些私盐,亦或生活必需品,边关将官捞些外快,自上而下都知道,就和文官贪…截留一样,属于灰色收入,数额通常不大,上升不到严查的地步。w.
文官大多是从政策上谋福利,一般不太看重这个,但武将大多没文官的门路,尤其是边军,他们的来钱门路并不多,也就适当吃些空饷,倒腾些小东西之类的。
相比文官,他们着实有些……寒碜。
朱祁镇自己也知道,武将没文官滋润,所以之前他没有在这上面深究。
但这次锦衣卫一去不回,如石沉大海就不一样了,不管是被杀,还是被绑,这都是在挑战皇权。
同时,这也说明文官加入其中,且走私数额超级庞大,不然他们不会如此心虚。
朱祁镇愤怒了,他要亲自去看,但群臣不答应,于谦也持反对意见。
早朝在争吵中结束,最终也没弄出个结果来。
中殿。
朱祁镇单独召见于谦,郁气难消:“于卿,你怎么也反对朕,你不会看不明白,这其中的猫腻吧?”
“现在不是时候。”于谦道,“去麓川作战的将士刚走,眼下京师兵源并算不多,正是因为其中有猫腻,所以天子亲临更要带大量护卫,但那样一来,京师就空虚了。”
“那又怎样?”朱祁镇诧异道,“难道鞑靼还敢进犯大明不成,即便敢,他们也打不进来,退一万步说,即便那般,朕也可以快速回援。”
于谦苦笑道:“皇上,朝局不稳,你是知道的啊!”
“朕当然知道。”朱祁镇笑道,“带上他们也就是了,宣宗亲征、巡边时,都带了大量文官,就是防止他们在后方搞猫腻。”
“不一样的,臣说话难听,皇上你多担待。”于谦深吸一口气,“皇上,你跟宣宗比不了。”
朱祁镇心里不太舒服,但也不好反驳,一来是事实,二来,总不好说“我比我爹强”这种话。
于谦的话匣子刚打开,接下来便是无情输出:
“皇上你没有宣宗的威信,也没有宣宗懂军事,宣宗少年时期就泡在军营,又有太宗手把手教,还有仁宗言传身教,又有先……姚广孝先生的教导,
他能做的事,你干不了!”于谦问道,“真若是遇到变故,你能做到临危不惧吗?
你能做到令行禁止,全体将士听你号令吗?”
“朕……”
“不,你不能。”于谦正色道,“因为将士们从心理上,并不相信你的军事才能,不觉得你能带他们打胜仗……”
见朱祁镇面红耳赤,几乎恼羞成怒,于谦猛地醒悟自己说话太难听了。
如此说话,非臣论君之道。
于谦缓和了下语气,道:“当然,这种事并不一定发生,只是潜藏危险,但皇上别忘了,有句话叫:国不可一日无君。”
“昔年太宗出征时,是仁宗监国,宣宗虽然没让人监国,但那是有客观原因的,汉王起事,迫在眉睫,又是离京师不远的乐安;
再后来,便是皇上您被立为太子,京师有了国本,宣宗才出去的。”
于谦知道朱祁镇不想立太子,所以特意说出这番话,这也事实。
想出去就得立太子,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果然,此话一出,朱祁镇犹豫起来。
于谦暗暗松了口气,好歹是劝住了。
不料,朱祁镇却说:“不立太子,让郕王监国如何?”
这当然是可以的,毕竟朱瞻基拢共就俩儿子,朱祁镇年少,也是刚有子嗣不久,郕王朱祁钰就是一道保险,因此他并未被安排就藩,一直待在京师。
于谦无计可施,只好搬出李青:“皇上,臣记得你曾答应过李先生,绝不亲征。”
“朕是说过这话。”朱祁镇点头,“可朕也不是亲征啊,充其量也就是巡边而已。”
于谦沉默下来。
许久,他说道:“臣不建议皇上离开中枢。”
朱祁镇闷声道:“朕要执意去呢。”
于谦不语,他还能把朱祁镇绑起来不成?
朱祁镇语气稍缓:“算了,午朝再议吧。”

漠北草原。
脱脱孛罗回头看了眼密密匝匝的部族勇士,接着仰望着蔚蓝天空,意气风发。
这一次,定要打一次漂亮仗。
足足八万余人,且都是精壮汉子,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