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37章 三足鼎立

第37章 三足鼎立(2 / 2)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600

很快,群臣又对吏部尚书人选,展开了激烈讨论。
对此,李青是没有半点儿兴趣儿,眼眸低垂,双耳不闻窗外事。
朱祁镇有意让群臣陷入内卷怪圈儿,所以一直不同意,不反对,亦不拒绝,渣男品性暴露无遗。
群臣争论到散朝,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
一下朝,他们就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着皇上是否要继承先帝遗志,来个严打青楼。
户部侍郎王佐禁不起问,说了实情。
然后,所有人都知道了。
皇上不是要严打青楼,而是要整治郭琎,这下,所有人都放心了。
但同时,也暗暗惊醒,青楼还是少去为妙,省得被小皇帝,亦或同僚抓住把柄。
朱祁镇年岁渐长,对权力的掌控也越来越强,浑水摸鱼的可行性越来越少,群臣很难受,却无有效办法反制。
其实,自杨士奇离去后,他们就很难对皇权发起进攻了。
本来杨溥是有的,但他不想一条道儿走到黑了,于是果断放弃了杨士奇留下的权力空缺。
内阁随着杨士奇的离去,开始衰弱,而六部郁郁久居内阁之下,开始了反击。
本来一致对抗皇权的他们,陷入了自相残杀,让朱祁镇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
三日后,召藩属国来朝贡的诏书下放出去,剩下的就是等使臣来朝贡,然后和洽淡贸易事宜。
李青放松下来,又开始了无所事事。
主要是朝堂逐渐趋于平静,他不想破坏这份宁静,亦不想逼人太甚。
因为群臣的工作态度,已经开始端正起来,虽还达不到宣德朝,但相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
李青很满足了,经常劝朱祁镇不要急燥,需一步一个脚印儿,慢慢来。
让李青感到庆幸的是,朱祁镇年轻虽小,却不意气用事,很听劝。
这点,让李青很喜欢。
吏部尚书的缺儿,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被王直给得了便宜。
王直一鼓作气,直接从礼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令所有人侧目。
于是乎,于谦成了众矢之的。
原因无他,于谦和王直还有那杨洪,三人是姻亲关系。
如今,杨洪就在京营,掌着军权,人数不算太多,却也是一股有生力量,再加上王直这个吏部尚书,于谦的权势不可谓不大。
甚至已经到了脱离六部,自成一派的体量。
这是李青乐意见到的,事实上,王直能升任吏部尚书,就是他向朱祁镇建议的。
李青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结构。
这点不仅放在物理上适用,放在政治上也一样行得通。
想想三国鼎立了那么久,就不难理解了。
朝堂还是要有争斗的,有争斗的朝堂,才是一个健康的朝堂,群臣斗来斗去,皇帝才方便管理。
但也要把握一个度,光争斗不干活也不成。
在李青的引导,朱祁镇的实践下,朝堂斗争逐渐趋于内卷化。
至此,李青总算是放松下来了。
群臣的战斗力已经很弱了,剩下的,就是一步步慢慢蚕食。
李青相信,用不了十年,便能一转颓势,恢复到宣德朝的巅峰状态。

按部就班的生活很枯燥,渐渐地,李青又开始偷奸耍滑,经常不上早朝。
朱祁镇和他爹一个样儿,真扣了李青俸禄。
不过,扣了俸禄后的李青,更是彻底放飞自我,索性皇帝不召见,他就不上朝。
整日宅在家里,看看书,和毛驴说说话,经常把毛驴聊得食欲不振,他自己却开心的紧。
李青的刻意淡化自己还是很有效果的,群臣对他的注意力越来越少,最后更是连弹劾都懒得弹劾他了。
当然,主要是弹劾李青的奏疏,朱祁镇统统留中不发,他们知道弹劾李青,除了浪费纸张,没有半点作用。
时光飞逝,眨眼,夏去冬来。
正统七年,冬月。
朝鲜、日本、琉球、吕宋、满剌加……各藩属国使臣,前来朝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