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8章 文人相轻

第8章 文人相轻(1 / 2)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743

是夜,杨府。
杨士奇心绪不宁,儿子的信他已收到,多年的庙堂经验告诉他,这是有人对他动手了。
只是,他想不明白,究竟是谁对他动的手。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只想着维持大明运转,绝不可能是她,小皇帝也不太可能,他没什么实权……到底是谁呢?
杨士奇蹙着眉。
他虽远在庙堂,但儿子的行为又岂会毫无所知。
他当然劝过儿子,却没什么用。
有一个在京师呼风唤雨的老子,又有地方上的官员阿谀奉承,杨稷很难不膨胀,不是简单劝两句,就能劝得住的。
杨稷不是杨士奇,他不知道朝堂算计,他只知道有老爹在,谁也奈何不了他,也没人敢奈何他。
直到遇见李青。
奈何,他并不知李青身份,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信里只说是个年轻人。
杨士奇苦叹一声,将信放在火苗上,随着信纸燃烧,他那苍老的脸也变得阴晴不定。
“无论是谁,无论阴谋阳谋,最终都会图穷匕见,这一次失了先机,只能见招拆招了。”杨士奇有些疲惫,转身去了厢房。
丫鬟已经暖好被窝,暖烘烘的,柔软舒适,杨士奇却毫无睡意。
这一夜,格外难熬。

终于,天蒙蒙亮了。
杨士奇起身套上官袍,在铜镜前照了照,整理了仪容起身出门。
一夜无眠,他却格外精神。
轿子晃晃悠悠地到了宫门口,杨士奇走下轿子,陆续到来的同僚上前来打招呼,语气亲热。
一切都和往日没什么区别。
他惴惴不安的心,缓缓放下,迈步赶往奉天殿。
兴许只是江湖草莽一时兴起,并非庙堂争斗……他自我安慰着。
奉天殿。
群臣汇集于此,太皇太后、小皇帝还未到,群臣和知交好友小声聊着天儿,气氛活络。
杨士奇撇头瞧了瞧于谦,后者眼观鼻,鼻观心,蹙着眉,仿佛有什么心事。
于谦的确有心事,昨日那一幕印在脑海久久不散,理智告诉他,自己和那个年轻人毫无关系,但他却主观的认为,二人认识,不仅认识,还很熟。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种心理,他百思不得其解。
正想着心事呢,突然察觉有人注视自己,于谦抬头,见是杨士奇在怔怔的看着他,微微颔首示意。
杨士奇也露出一个和善微笑,以作回应。
二人在朝堂斗的很凶,但大多时候都比较克制,维持彼此脸面。
当面笑,背后刀,是朝堂上不成文的规定。
两人也只是对视一眼,随即便各自想着心事。
一刻钟后,张太皇太后,朱祁镇联袂走来。
群臣止住声,大礼参拜。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参见太皇太后千岁。”
“众卿平身。”朱祁镇今日身着玄色常服,更衬的他唇红齿白,英姿勃发,只是终究太过年幼,少了些帝王气概。
群臣谢礼起身,照班站好。
张太皇太后扫了眼群臣,道:“皇上英明睿智,对朝政信手捏来,本宫年事已高,往后诸卿要尽心竭力辅佐,让大明长盛不衰。”
百官身子一震,难掩震惊之色。
都知道太皇太后还政是早晚的事儿,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不待群臣做出反应,太皇太后张氏便转身离去,根本不给这些人挽留的机会。
她确实老了,也不想干了。
事发突然,百官还来不及思量,大局便已定下,再回过神时,张氏已飘然离去。
一时间,朝堂乱了起来,说什么的都有。
朱祁镇对此早有预料,只瞥了眼站班太监。
“肃静~”小太监一扬拂尘,尖细的声音盖过所有人。
嘈杂的大殿倏地一静,但很快,又嘈杂起来。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朗声道:“众卿可有本奏?”
他直入正题吗,全然不提太皇太后还政的事儿,一旦提了,又将是一番扯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