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37章 基操勿6

第37章 基操勿6(1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178

次日,早朝。
当群臣发现一向不上早朝的李青,站在奉天殿之时,都明白要出现变故了。
杨士奇、金幼孜等人眼睛微眯,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下稳了!
皇帝已经允诺,今日朝会李青又来了,其用意不必多说,肯定是来帮他们对抗六部的,这回,内阁终于要崛起了。
他们虽不喜李青的为人,但也不得不承认李青的能量。
这厮,的确够牛。
这是所有人的认知,也是事实。
六部有些慌,主要是李青这厮不干人事儿,尽管他是六部的人。
从当前局势分析,六部可以完虐内阁,根本不需要李青帮忙,但李青却来了,只能说明他不是自己人。
一群人不由看向吏部尚书。
蹇义只是微微颔首,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见状,这些人稍稍放松了些,静等皇帝到来。
一刻钟后,一身团龙袍的朱瞻基,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大殿,整个人英姿勃发,尽显帝王霸气。
俨然年轻版的朱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行礼。
朱瞻基淡淡开口:“众卿平身。”
“谢皇上。”群臣起身,分班站好。
朝堂纪律极好,比洪熙朝时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儿。
主要是小胖心慈面软,说话和气还不摆帝王架子,但朱瞻基则不然,整日端着,一言一行都有种上纲上线的意味,群臣不得不陪着小心。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一国之君。
尤其是这个年轻的皇帝,还掌着军权,更是令人心生畏惧。
群臣眼观鼻,鼻观心,内阁、六部,暗暗打着算盘,准备着一会儿和对方争辩。
就在所有人以为皇上会说提拔内阁之时,朱瞻基却开口说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前些天东厂探查民情,发现民间大户人家,都把家业传给了长子,亦或嫡子,导致其他的次子、庶子,生活艰难,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唉……”
朱瞻基悲天悯人道:“朕闻之大为心痛,你们说,若换成你们,会如何分配家产?”
群臣:(⊙_⊙)?
这是闹哪样儿?
百官一脸懵逼。
李青有些想笑,但忍住了。
朱瞻基自顾自道:“朕倒以为,都是自家孩子,分什么嫡庶长幼啊,你们说是不是?”
有本事当初立太子的时候,你也这么说……群臣腹诽,但没人敢说出口。
杨荣眼珠转了转,出班道:“皇上如天之德,实令微臣五体投地,臣以为……皇上所言极是。”
“皇上圣明!”杨士奇紧随其后,“臣附议。”
黄淮、金幼孜也不甘落后,连忙出班捧场子。
“如此好的国策,理当尽快实施才是,还请皇上尽快颁发相应律法。”
他们以为,这是皇帝在给他们台阶,以达到名正言顺的提拔他们,至于弊端……他们才懒得深究。
现在的他们,只想着升官儿。
内阁不深究,但六部可要深究了,他们大多都是南方富庶的地区的官员,自然明白这么做对家族延续的危害。
瞬间就想到了汉武帝的推恩令,一旦此项政令颁发,那家族注定无法长远。
“皇上三……”户部右侍郎刚出班,就被夏原吉拽了回去。
户部就剩这一个侍郎了,要是再有个好歹,非累死他不可。
朱瞻基也没追究,仿佛没看到、没听到,选择性的听取内阁四人意见,“巧了,朕也是这么想的,既如此……”
“皇上……”刑部侍郎再也忍耐不住,当即出班。
几乎在他出班的同时,蹇义也站了出来,“皇上,臣有话说。”
刑部侍郎见天官发话了,不着痕迹地退了回去。
朱瞻基脸上的笑意逐渐敛去,“蹇尚书想说什么?”
蹇义硬着头皮道:“李尚书是三朝元老,沉稳练达,如此重要的事情,臣恳请皇上听听他的意见。”
到底是老油条,不但阻止了皇帝颁发政令,而且丝毫不粘锅。
蹇义看向李青,眼神鼓励:发言吧李尚书,你可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