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26章 清官和能臣

第126章 清官和能臣(2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228

杨荣脸色煞白,“皇上,臣冤枉……”
“别急着喊冤,先说事儿。”
“是,”杨荣咽了咽唾沫,艰涩道,“杨大海是微臣的堂侄,也的确经营着瓷器生意,至于他参与没参与走私,微臣……是真不知道啊!”
朱棣笑了笑,“杨卿起身回去吧。”
“谢皇上。”杨荣大喜,连忙扣了个响头。
刚欲起身,朱棣却道,“朕说的是另一位杨卿。”
“谢皇上。”杨士奇磕了个头,同情地看了杨荣一眼,转身回班。
朱棣没再理会杨荣,转而看向金幼孜,“金卿可认识金元宝?”
“回皇上,臣的堂弟。”金幼孜回道,相比杨荣,他镇定多了。
毕竟在大明卖瓷器又不犯律法!
朱棣点点头,便没了下文,把二人晾在那儿,“于谦你先回班。”
“臣遵旨。”于谦拱了拱手,转身回班。
朱棣的目光依次在大理寺、翰林院、都查院等人脸上扫过,最后裹了裹大氅,“谁先说?”
锦衣卫千户率先开口:“启禀皇上,臣也有收获。”
“说。”
……
大半时辰后。
吏部侍郎,翰林学士,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余名官员,先后跪在御前。
一个小小的贼寇走私案,一下子牵连这么多官员,可见一斑。
朱棣没有处置,只是把他们晾在雪地里,转而开始年度总结。
~
接下来的流程和往年一样,群臣向皇帝拜年,皇帝给群臣发红包,一团和气。
只不过,御前十多人长跪不起,喜气中带着些不伦不类。
李青等了这么久,只领二十两的红包,直呼血亏,拿了钱就想走,却被朱瞻基叫住了。
“青伯,皇爷爷让你先去御书房。”朱瞻基低声道。
“好吧。”
——
御书房。
朱瞻基挥退小太监,问,“青伯,你说皇爷爷这次会如何处置那些官员?”
“不知道,看他心情。”李青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在上面的茶叶,抿了一口,“味儿真不赖,回头送我二斤。”
“这个好说。”朱瞻基爽快答应,“你先分析分析眼下情况呗。”
“这个有什么好分析的?”李青轻轻吹着气,欣赏茶叶在杯中旋转,“杀了就杀了,不杀也不为错。”
“啥意思?”
“字面意思。”
“……”朱瞻基无奈道,“那你觉得皇爷爷会不会杀?”
李青反问:“那你觉得你皇爷爷为何让我来这儿?”
朱瞻基怔了一下,“你的意思是……皇爷爷不准备杀?”
李青诧异反问:“你似乎不想他们死啊。”
“嗯,的确不想。”
“为啥?”
“因为他们都是我爹的支持者,且关于走私这件事儿,除了杨荣责任大些,其他人并不没有直接触犯律法。”朱瞻基道,“他们或许间接获利,但至少遵从规则,而且这些人有挺有能力的,杀了确实可惜。”
顿了顿,“就算是杨荣,也是被动触犯律法,被堂侄拉大旗作虎皮,当然,真实情况应该是杨荣装聋作哑,抱着不作为的心态,乱中取利;
但…人无完人,当官的哪有不贪的?
念在他们还知道遮掩,以及,没有明目张胆地触犯律法,实在罪不至死。”
朱瞻基认真道,“贪官是杀不绝的,太祖杀了那么多,贪腐者仍是前赴后继,已经说明一切。”
李青放下茶杯,问道:“那你的秉政理念是什么?”
“用能臣,而不用清官。”朱瞻基道:“在我看来,有能力者,私德亏损些也没什么,依旧可用!
要是没能力的人,即便两袖清风,不取分毫,也一样不可用!”
顿了顿,“当然了,吏治清明必须要做,但不能简单粗暴的杀。”
朱瞻基压低声音道:“太祖一朝杀了数万官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吏治清明了许多,却也造成了政务懈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