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74章 物价上涨

第74章 物价上涨(1 / 2)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581

富绅心里苦,但只能忍着,老实接受朝廷的新政。
因为他们所依赖的官吏,为保全自己利益,直接和他们划清了界限,没有了官员保护,他们就是一头肥美羔羊,任人宰割。
终究,这是一个封建社会,帝王只要稳住臣子、军队,资本家根本不是个儿。
皇帝的话就是法,皇帝的话就是理。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朝中各位大佬已经定了调子,地方官自然不会拿自己仕途、身家性命开玩笑。
百姓身上的枷锁被卸下,甭提有多开心了,尤其是家里耕地少,甚至没耕地的佃户,更是高呼:皇上圣明。
这样的好事儿,他们想都不敢想。
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他们要的不多,只要不挨饿、能活下去就可以了。
……
御书房。
朱棣听完李青提出的新国策,眉头微微皱起,良久,不发一言。
“皇上有什么顾虑,不放明说。”
“解除人口流动的限制,一个不慎,便会动摇国本。”
李青笑道:“又不是全面解除,只是解除了地方百姓在本州县随意活动的权力,并无什么大碍。”
朱棣依旧不语。
李青又道:“皇上,免除了百姓的人丁税,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好些,提高生产力;
让有闲的百姓去镇子、县城找个活计做,既能让他们挣俩大钱,又有助于手工业的发展,产生更多的赋税,可谓是好处多多……”
巴拉巴拉……李青苦口婆心。
对百姓来说,只要能让子女的过的更好,苦累什么的,都不叫事儿。
他们从不懒惰。
最终,朱棣被打动了,“成吧,不过…只能在本州县自由活动!”
李青点头,口子一下开太大也不好,等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再逐步放宽才是上策。
朱棣抿了口茶,朝李青扬了扬下巴,“坐吧,说说皇后的病情。”
“娘娘暂时无碍。”李青坐下,接过机灵小太监送上来的茶,“现阶段不用再服药了,注意饮食,好生调养就好。”
“朕想问的是……”朱棣叹了口气,“真就没有办法了?哪怕…再活个三五年也好啊!”
李青沉默少顷,拱手道,“臣尽力!”
“你就会说这个。”朱棣很不满这个回答,不过也没苛责。
李青讪讪转移话题,“如今已是六月,估计三宝也快回来了,届时财政问题便能极大缓解。”
“嗯。”朱棣点头,欣然道:“三宝这次回来,让他好好歇歇,再造些船。”
最后半句才是你真实目的吧……李青好笑点头,“清丈田亩的国策,快结束了吧?”
“应该是吧!”
“应该?”
朱棣脸上一热,没好气道,“想知道具体时间去问太子。”
“……”李青叹道:“皇上,太子辛苦的紧,国家大事,你还是多上上心才是。”
“昂,朕知道。”朱棣伸了伸懒腰,“如今已是永乐十三年,朕不年轻了,十年之内一定得把国力推到鼎盛,做出一番功绩出来;
太子做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不行。”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就怕朕死后,很多政策会被改。”
说着,看向李青,“你可得给朕看好了。”
李青颔首,“皇上放心,臣定当尽心尽力。”
“又是这种话,说痛快点儿能死啊?”朱棣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好了,你且退下吧,以后勤快点儿,早朝再不来,朕扣你俸禄。”
李青诧异道,“皇上怎么知道,臣不上早朝?”
据他所知,朱棣也不上早朝,现在的早朝都是小胖在主持。
诚然,这是老四有意放权,却也有偷懒的成分。
“朕一直看着你小子呢。”朱棣撇了撇嘴,“以后再不上早朝,发现一次扣一个月俸禄。”
万恶的资本家,穿越都逃避不了制裁,真是没地儿说理去。
尽管李青不差钱儿,但也不想被扣俸禄,只得认栽。
……
六月份儿的天,很是燥热,李青没什么讲究,穿着自己设计、红袖操刀的丝绸大裤衩,窝在厢房里不出门。
木桶里放着冰块儿,冒着丝丝寒气,有着很好降温效果,也不存在后世开空调,空气干燥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