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71章 天不生言官,大明长如夜

第71章 天不生言官,大明长如夜(1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072

翌日,奉天殿。
李青掐着点儿来到早朝,站在文臣队伍中,他现在是兵部尚书,属于文官体系。
文官们看到他,不着痕迹地退后几步,就连自家的左右侍郎,也离他稍远了些。
麻蛋,老子人缘就这么差吗……李青郁闷想着。
半刻钟后,朱棣一身团龙袍进入大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朱棣满脸含笑,态度温和,人设严重崩塌!
群臣见他如此,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隐隐觉着,皇帝这是憋着坏呢,个个打起精神。
“诸位爱卿,可有本奏啊!?”朱棣笑眯眯的,笑的群臣心里发毛,一时间竟无人敢说话。
偌大的奉天殿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眼见场子冷下来,朱棣很不满的瞪了李青一眼。
李青摸了摸鼻子,心情也挺郁闷,拿钱办事从不是他的做事风格,这回算是破了例,更气人的是钱还没给呢。
“皇上,臣有本奏!”
“准奏!”朱棣脸色多云转晴。
李青出班,拱手道,“皇上,现在田亩清丈进行的如火如荼,臣建议,可借此机会推行新政,革新赋税制度。”
他侃侃而谈,“诸位,如今大明鼎盛,但百姓的生活并不好,尤其是……目前大明正在大力建设,百姓的担子更重……”
武将不善言辞,文臣却有不少附和,因为他们发现,李尚书这是在点皇上。
不管谁喷皇帝,他们文臣都会帮帮场子,这是文官的老传统了。
文官都有个固有观念,忠言必须刺耳,敢骂皇帝者,不论目的如何,但那颗心是赤诚的。
正所谓:武死战,文死谏!
若是因喷皇帝而死,那是死得其所,还能博得一个美名,这也是历朝皇帝挨骂的原因。
自唐以后,汉人皇帝就没有不挨骂的。
而且,李青打的是减轻赋税的名号,这正合文臣心意。
百姓减了赋税,他们家族才是最大受益者,能捞着好处,还能落个为民请愿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李青还来不及说摊丁入亩,大多数文官就率先莽了上去,一个比一个积极,生怕被别人抢了先机。
“皇上,百姓苦啊……!”
“如今四海承平,当与百姓休息啊皇上!”
“望皇上大发慈悲……!”
一众文官争前恐后,不断促请,个个爱民如子,青天父母官模样。
更有甚者,痛心疾首,涕泗横流。
言官一见这架势,当即不干了,这不是抢生意嘛?
是,我们言官是品卑,但别拿言官不当官员,当俺们是软柿子不成?
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掸了掸衣袖,表示:你们这才哪跟哪,论喷皇帝,你们都是弟弟,瞧俺们的。
“皇上大兴土木,耗资弥巨,已铸成大错,若再不及时改错,恐悔之晚矣。”吏部给事中率先发难,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接着,礼部给事中跟上,“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上若不以民为本,必将天下大乱。”
都察院也立即帮腔,言语更是尖锐:“皇上若再执迷不悟,那我大明与暴元何异?”
好家伙,不愧是骂官,真带劲儿啊……李青砸吧砸吧嘴,袖手旁观,等待时机成熟。
他发现好像不用自己背锅,这群文官已经主动接锅了。
不背锅还有钱赚,这真是一件美事。
妙极,自己拿钱不办事的人设,依旧稳健。
天不生言官,大明长如夜!
言官最容易上头,因为他们品卑,且俸禄低,没有高官厚禄,也就没了弱点,这些人往往好名远胜好利,一旦情绪上来,生死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喷就完了。
言官慷慨激昂,吐沫横飞,这一顿喷,把朱棣喷的啥也不是。
朱棣别说体面了,裤衩子都被喷没了。
奉天殿乱哄哄的,已经把革新赋税,提升到了大明生死存亡的高度,一副如若不革新,大明国将不国的样子。
若换平时,朱棣这暴脾气上来,怎么也得找两个典型廷杖,并附上:“用心打!”
不过,今日的他格外大度。
都看到了啊,这是你们要改的,可不是朕主动要改……朱棣清了清嗓子:“爱卿言之有理,朕回头好好考虑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