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4章 豁然开朗

第4章 豁然开朗(1 / 2)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853

李青皱眉道:“皇上,你这是要搞垄断?”
“啥是垄断?”朱棣挠了挠头。
“就是……利益集中在一人手里。”
朱棣点头,笑道:“不错,就是这样,有钱肯定要皇帝赚、国家赚,那些个富绅日子已经够好了,他们再富,也不会为民做事,反而会进一步压榨百姓。”
李青摇头道:“皇上三思,这样做……实在是不妥。”
“有何不妥?”
“挡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李青道,“利益垄断,很可能会造成动乱。”
朱棣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朕一皇帝,难道还要忌惮区区地主富绅?”
李青无言以对,朱棣说的句句在理,富绅有钱,远不如国家富有,但……
“皇上可有预案?”
“有一些。”朱棣道,“朕欲大建织造局,朝廷经营、管辖;茶叶尽皆归于朝廷,与盐一样,改为官茶;减少富绅地主种桑养蚕规模,为朝廷让路;瓷器,大建官窑……”
李青咽了咽唾沫,朱棣这已经不算挡人财路了。
士绅就这几样来钱的门路,全被朱棣给掐断了,即便不造反,也会闹出大乱子。
来大明这么久,李青对这时代已经充分了解,帝王绝非后世人以为的那般,呼风唤雨,欲所欲为。
即便是皇帝,也有很多事身不由己,需要妥协。
因为皇帝,也是人,只是被神化了而已。
并非后世人认为的那样,所有国策一经发布,上下一心,令行禁止!
朱棣太有魄力了,同时,也太莽了。
李青真心觉得这样会出事,即便朱棣镇得住,后世之君也未必镇得住。
老朱禁海,可以说是挡了富绅财路,老四开海,却做的更绝,直接从富绅身上剜肉。
但李青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措辞来驳朱棣。
因为朱棣这一做法,利国利民。
李青心道:“不对呀,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不是说耗资弥巨,大肆撒钱,极大程度的消耗了大明国力,是赔本的买卖吗?
可按朱棣这说法,只会大赚特赚,绝不会赔钱!”
随即,他又想到了朱棣的丰功伟绩:通运河、编撰永乐大典、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都耗资弥巨。
可以说,古代帝王,再没有一人比朱棣还能花钱的了。
可即便如此,大明却没崩,反而被誉为盛世,这根本说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史书抹黑了下西洋的功绩,为禁海找借口。
换一个说法,要是下西洋真是赔本的买卖,那朱棣哪来的钱,办这么多大事。
二十二年的皇帝,二十二年的岁收,除去必要的基础建设、天灾时的赈济、皇宫、皇室宗亲开销、官员俸禄……剩下的,绝逼办不了这么多事儿。
大明赋税真的不高,丰年三千多万石,歉年两千六七百万石,去除掉开销,余下的并不算多。
朱棣若真是为了功绩,逼得百姓难以过活,百姓绝对造反,又哪来盛世可言?
再者,李青也不相信,朱棣会傻到让郑和去满世界的撒钱,这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干的事儿。
这不是撒币吗?
即便换成小小朱,他也不会这么干啊!
对了,谁是郑和?
李青蹙眉沉思片刻,一个面容清秀,嘴角常带着笑意男子浮现在眼前。
这一刻,他终于理通了,整个人豁然开朗。
三宝是太监,太监没有子嗣,自然也就没有了列土封疆之心,加上他是朱棣心腹,所以下西洋的人选,非他莫属。
而下西洋之举,绝不是耗资弥巨、消耗大明国力,而是支撑朱棣立下丰功伟绩的根本。
它是真真的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只可惜,朱棣这一功绩,被文人写的史书抹黑了。
这也难怪,老四这事儿干的的确不地道,挡人财路倒也罢了,还要剜人家肉。
老朱狠,老四更狠,士绅摊上这爷俩,属实倒霉。
……
朱棣说完自己设想,朝李青道,“你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李青心里觉得这样有些不妥,但这项国策,又着实利国利民,他没有反对的理由。
“皇上,关于织造局……?”
朱棣蹙眉沉思片刻,“朕想让太监管理;
一来呢,太监不被世人接受,他们一净身,就被家族从族谱上抹了去,即便他们贪,也比不过有家有口的文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