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22章 百万雄师

第22章 百万雄师(2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3411

连牌坊都不立了,杀叔恶名也不在乎了。
不仅如此,他生怕再有意外,又下圣旨,让徐辉祖集结数万兵马殿后。
很不巧,徐辉祖患了重病,于是徐增寿替兄出征。
四月初,郭英抵达镇定。
朱允炆得到消息,立即命人八百里加急,让郭英进攻,与此同时,又通知李景隆向北平发起总攻。
两路大军,各三十万,加上殿后的徐增寿,共六十五万大军。
号,百万!
这回,朱允炆要让朱棣灰飞烟灭!
另一边,收到消息的朱棣,也不由傻眼。
百万和六十五万根本没多大的区别,因为他都打不过,而且朝廷派了大量的文官做监军,这就更难办了。
他明白,武将之所以会暗中帮他,是因为看不惯文臣跋扈,并不是真就跟他朱棣一条心,更不会帮着他直接造反。
一旦放水没机会,那很难保证不会动真格的。
想想六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他就头皮发麻。
朱棣思来想去,决定启动华夏的老传统。
遇事不决,开大会!
燕王府,客堂。
朱棣、徐妙云、朱高炽一家五口,道衍、张玉、朱能、丘福……汇集于此。
这些都是朱棣完全信得过的人。
这次事态之严峻,超过以往,就连有泼天之胆的朱能,也闷不吭声。
堂客里,安静的可怕,许久,朱高炽打破沉寂:“父王,孩儿觉得这次不能在守了,必须打出去,六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根本守不住;
而且北平城太小,咱们的大军也施展不开。”
“世子所言,甚是有理。”道衍接过话,安慰众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只要我们能扛过这次大劫,往后的路将会更加顺利。”
朱棣眉头紧皱,尽管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该说丧气话,但一想到六十五万大军,仍是提不起劲儿。
只得道:“决战不可避免,大家做好准备,休整一日,明日出兵。”
众人拱手称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要动真格的了。
……
李景隆率三十万大军率先抵达白沟河,但他并未持续挺进,而是原地驻扎,等待北军到来。
上次的惨败,让朱允炆对他产生了怀疑,所以,除了监军之外,还换了几个将领。
原本就不能如臂使指的李景隆,更是有心无力,三十万大军,正面决战,他根本就控制不住。
何况还有后面的郭英,以及殿后的徐增寿。
帮助朱棣,是几位大将心照不宣的事儿,但也只有几人,实际上军中的大小将领,只是隐隐有些猜测,却并不知晓详情。
加上大量的文臣来监军,根本无法假打。
四月下旬,郭英也抵达战场,与李景隆会师。
十五万对六十万,饶是朱棣再如何自信,也无法说出优势在我的话。
二十四日,朱棣抵达苏家桥,遇到了南军的先锋部队。
先锋官平安,都督瞿能,率大军攻向北军。
南军以逸待劳,趁着朱棣的大军还未来得及准备,便一股脑地杀将上来,霎时间,北军阵脚大乱。
瞿能二子拉着欲随平安冲锋的老子,低声道:“父亲,你之前不是说……”
“哎呀,此一时彼一时也,燕王大势已去,没办法保了。”瞿能急吼吼道,“随为父杀敌立功。”
说罢,杀向北军。
南军的先锋部队,人数远不及北军,但他们占尽先机,而且毫不留手,先锋官平安更是无可匹敌。
北军阵型还未形成,就被冲得七零八落。
这让一向以少胜多的北军,顿时士气大跌,再想想朝廷还有五六十万大军,更是军心不稳。
朱棣气的骂娘,但他毫无办法,当务之急,是先收拾军队,保存实力。
北军且战且退,平安却死咬不放,那副拼命三郎的架势,甚至和当年的常遇春有一拼。
朱棣被狗皮膏药似的平安,气得暴跳如雷,一发狠就要拉上朵颜三卫,与其拼命。
“殿下冷静啊!”道衍劝道,“我们不能恋战啊,军心已然不稳,后面还有数十万大军,莫上了平安的诡计。”
“啊呀……!”朱棣捶胸顿足,吼道:“平安,老子饶不了你。”
双方碰面的第一战,就以南军大胜,北军败退告终。
好在平安并未上头,见离大部队太远,便率队伍退了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