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2章 建文狂怒

第12章 建文狂怒(2 / 2)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921

李青给黄子澄针灸一番,彻底稳住了他的状态,而后劝道:
“皇上,燕王的三个儿子不能杀,不然这皇上千秋万世,都难以洗刷残害血亲的恶名。”
“朕明白。”朱允炆点头,“先生放心,这么浅显的道理,朕岂会不知,只是……燕王的家教未免太差劲儿了些。”
他余怒未消,“简直岂有此理!”
李青见小小朱没有被气昏头,拱手道,“黄大人已经无碍了,最迟傍晚便能清醒,臣告退。”
“先生别走。”朱允炆拉住他,真诚道,“留下来陪朕说说话吧,朕这心里烦闷的紧。”
“好。”
李青点头,随朱允炆来到书桌前坐下。
“朕越来越发现,当皇上一点也不快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操不完的心。”朱允炆苦涩道,“身居如此高位,一个处理不好,于百姓而言便是大祸。”
“皇上如此感慨,足以可见有着一颗爱民之心。”李青由衷赞道。
虽然朱允炆没干出什么政绩,但他是真想做个好皇帝。
其实像朱允炆这样的皇帝,要是遇到贤臣辅佐,未尝不可让大明变得更好。
但问题就出在,没能力的主君,恰好碰上没能力的大臣,这才导致如今局面。
朱允炆笑了笑,不放心道:“先生,江南百姓生活真的很好吗?”
“肯定达不到皇上以为的好。”李青笑道,“但比其他地方的百姓,生活要好的多。”
朱允炆消化着他的话,轻轻点头,好一会儿,突然一把抓住李青的手。
“先生,帮帮朕吧,我们君臣一心,让大明变得更好,好吗?”
你别这样,我怕老四误会……李青莫名有种偷人的感觉,讪讪道:“皇上这是哪里话,臣吃的是大明的俸禄,自然会为大明做事。”
“那先生为何自削藩开始,就不帮朕处理政务了?”朱允炆幽怨道,“朕知道,你根本就没病。”
李青有些心虚,毕竟小小朱待他是真心不错,保证道:“那臣以后常来御书房,为皇上解忧。”
“天天都要来!”朱允炆道,“朕知道你比三位先生本事大,但其实他们也还不错,你莫要看不起他们;
你在家养病的时候,他们也帮着施行了国策呢。”
李青心中一紧,“他们施行国策了?”
“是啊!”
“什么国策?”李青有些激动,这三个搅屎棍施行好国策的可能性,比中头彩的概率还低。
见他如此,朱允炆还道是他吃醋了,安慰道,“自然比不上先生的大策。”
顿了顿,“方先生提出的国策是:改科举制为保举制,五品及以上官员、地方县令举荐贤才,由朕来酌情任用;
八股文不知把多少能人拒之门外,朕也觉得,公认的人才,远比一张试卷有用!”
李青都听傻了,好半晌才道:“这不就是宋时的荐举制吗?”
“嗯,差不多吧!”
李青都给气笑了,“皇上,宋朝就是被文臣士大夫给糟蹋没的,一旦如此,用不多久,大明就会被士绅控制!”
他不禁暗骂:“方孝孺那厮,绝逼是因为自己没考上功名,才会如此。”
诚然,八股文有诸多缺点,但最起码相对公平,可举荐制就不一样了,那靠的是钱砸。
一旦这么搞下去,用不了几十年,天下便是士绅的天下!
想到之处,他赶紧问道:“已经施行了吗?”
“嗯,已有半年多了。”朱允炆讷讷道,“有那么严重吗?”
李青扶额,连忙又道:“齐泰、黄子澄的国策是什么?”
“齐泰的国策是让六部的尚书,晋升为正一品,布政使正二品,增设佥都御史,左右侍中……”
朱允炆解释道,“毕竟天下已经打下来了,治理天下需要文臣,人多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国事。”
李青忍着怒气,“还有吗?”
“没了。”朱允炆道,“不过就是多了些官员,涨了些俸禄,不碍事吧?”
李青苦笑,“皇上你若信臣,就赶紧把这两项法令废了,凭空弄出这么多官职,发展了数十年,武将哪还有话语权啊?”
老朱的以武制文,到了小小朱这儿,直接反过来了。
文臣一旦放飞自我,那可是天大的祸事,宋朝的例子明明就在眼前……
李青服了,他是真服了。
此三人,完全就是要把文官集团直线拔高,拔高到武将只能仰望的存在。
他们或许忠心,但他们也有私心!
朱允炆眉头紧皱,似乎衡量利弊。
但他还没理出个所以然来,小桂子就着急忙慌地跑了进来,颤声道:“皇上,大事不好了,燕王世子及两位王子,吃了牢饭后,中毒昏迷,已经不省人事了!”
“啊?”朱允炆回过神来,一下就慌了,狂怒道:“谁,是谁下的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