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章 富贵险中求

第1章 富贵险中求(2 / 3)

书名: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字数:2947

是,你朱棣是比一般的藩王厉害,但也不是没有敌手。
一个宁王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你若真敢反,甚至朝廷都不用派兵,直接让藩王平叛,你能坚持多久?
你也不掂量掂量,你手下的那些将领,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跟着你造反吗?
朱棣啊朱棣,你傻了吧!”
徐妙云恨声道:“麻烦你搞搞清楚,谁才是正统!
新皇坐拥天下,朝廷对你用兵,可比对元人轻松多了,就算你手上的兵力再扩大数倍,甚至和朝廷兵力相当又能如何?
朝廷大军的粮食吃完了,可以就近调取,兵源打完了,可以重新招募,而你呢?”
徐妙云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把朱棣刚燃起的小火苗彻底浇灭。
是啊,怎么赢?
根本赢不了!
朱棣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自己的胜算在哪儿。
许久,他颓然叹了口气,轻声道:“妙云,你放心吧,这些道理我都知道。”
接着,将她拥入怀中,“我不会犯浑的。”
徐妙云没再反抗,温顺的依偎在他怀里,轻声道:“殿下,咱都是快做爷爷奶奶的人了,别折腾了。”
说着,主动送上香吻。
……
京师,奉天殿。
朱允炆坐于龙椅之上,群臣山呼万岁,行君臣大礼。
“众卿平身!”
21岁的朱允炆意气风发,却也有些彷徨失措,他怎么也没想到,庶子出身的他,有一天真的能够坐在这九五至尊的宝座之上。
抬眼瞧了瞧李青,又看了看齐泰、李景隆,他心里逐渐有了底气。
清了清嗓子,“众卿可有本奏?”
“皇上,臣有本奏。”礼部尚书出班,“微臣和礼部侍郎、郎中、翰林学士……已商议出明年皇上要使用的年号。”
今年是洪武三十一年,虽然老朱挂了,但为表尊重,年号还是要继续使用,到过了年才能使用新皇帝的年号。
其实在朱元璋之前,年号大多都是不固定的,一任皇帝少则一个,多者数个,甚至十数个年号。
唐高宗就用了14个,武则天更是用了17个,不可谓不多。
但老朱的年号是自己取的,他个人也十分满意,取:洪大武功之意。
他不愿让文人再议,用以否定自己,因此一直沿用下来,终其一朝未曾改变。
他不改,后世之君自然也不敢改,所以有明一朝,所有皇帝都只用一个年号。
(战神当了两次皇帝,不在此列。)
这也是后人,为何用年号称呼明朝皇帝的原因,如洪武、永乐、嘉靖……
(ps:其实清朝也是继承了明朝体制,一人一年号,如乾隆、康熙……)
朱允炆听说自己的年号议出来了,顿时精神大振,“是什么?”
“建文!”
礼部尚书恭声道,“建,取建立功业之意;文,取灿若文锦之意;建文,寓意着皇上建立灿若文锦之功业。”
其实,还有一点他没说,之所以议定建文,也是为了告诉勋贵,属于文臣的时代来了。
朱允炆很喜欢这个年号,一来,他的名字里有一个谐音字,二来,他没有勋贵武将的根基,用这个年号再合适不过。
“好,议的好。”
朱允炆嘴角浮现满意笑容,随即又想起皇爷爷的教导:帝王应当息怒无形于色!
于是,迅速收敛笑意,又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启奏?”
“臣有本奏。”礼部侍郎出班,“皇上登临大统,乃众望所归,然,承继大统,父…子继,才合乎礼法;
懿文太子人厚贤明,臣恳请皇上,追谥懿文太子为皇帝,灵牌移入宗庙正殿!”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
群臣呼呼啦啦跪了一地,文臣这么建议,是有道理的,父死子继才是正统继承,才最能服众。
毕竟,你爹要不是皇帝,你如何标榜正统?
后世,杨廷和逼嘉靖认弘治当亲爹,看似荒唐,其实也是为了合乎礼法,为了继统的正统性。
朱允炆没有任何迟疑,当即拍板同意,让文臣给老子议谥号、庙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