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489章 流贼来了

第489章 流贼来了(2 / 3)

书名: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字数:5005

如果不采取行动,城外的资源,最终只会成为敌人的补给。
然而,在讨论到具体的赏金数额时。
河南府知府康辉梦认为温越提出的赏金标准过高,洛阳城的财政状况无法承担。
他提议将赏金进一步降低,这得到了兵备王长义的支持,福王也认为可行。
从腊月十九日开始,洛阳城开始执行坚壁清野,并着手组建民兵。
根据温越的建议,民兵主要由城内富裕家庭提供,拥有一定财产的家庭需出一名士兵,或者两家合出一兵,资产更多的家庭则出更多。
每五十名民兵为一甲,由当地声望者担任甲长。
共招募了三千民兵,由前兵部尚书吕奇伟统一指挥。
这些民兵不需要额外的粮饷,因为他们都是来自城内的富裕家庭。
不仅身体强健,而且对城外的流贼有着天然的敌意,绝不会背叛或通敌。
同样,洛阳官府加大了对民众的救济力度,并且悬赏方式传出,也激励不少民众参战。
洛阳城的士气因此大幅提升。
时间很快,来到了崇祯三年。
这个春节,洛阳的百姓并没有心情庆祝。
各自怀着不安的心情,度过了新年。
正月初四这天,按照惯例应该是商铺新年开市的时候。
不过,洛阳城内的各街头,却看不到任何商铺开门营业。
整个城市的气氛异常凝重。
因为传闻中的流贼先锋已经逼近,他们的规模庞大,人数超过万人。
流贼的骑兵在城外的附近徘徊,又扬起尘土,以此迷惑城内的守军,使城内百姓军民难以判断流贼的具体数量。
流贼哨探不断游弋,有时甚至做出逼近城墙的姿态,引起城内守军的恐慌。
流贼的先锋在城西十五里处扎营。
而到了正月初六,李自成的主力大军终于抵达。
规模庞大,军队连绵不绝。
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往来洛阳的两条官道上,到处都是头戴红巾、手持长矛的流贼,如同浪海一般汹涌澎湃。
“流贼真是不少啊……”
通过千里镜,陈伏涌看到密密麻麻的流贼,先是占据了洛阳城西的平原地带。
随后,这股巨浪又蔓延至其他三个城外方向。
来的人数之多,连同饥民妇孺在内,恐怕接近二十万了。
这就是流贼的优势,随便聚集就能形成数十万的规模。
陈伏涌脸色凝重,面对如此众多的敌人,即使有精锐的青牙军在旁,他也无法确定能否守住城池。
而他麾下的总兵营军士们都是脸色苍白。
好在陈伏涌统领的部队乃是河南境内赫赫有名的劲旅。
也曾与青牙军在汝州的战场上并肩厮杀,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份心理上的优越感,让他们面对这庞大的流贼时,虽感心惊却未显慌乱。
相较之下,洛阳城内以及其他三关的官兵,目睹流寇大军压境的壮观场面,无不心生畏惧,战栗不安。
“终究还是来了,我已经恭候多时了!”
温越缓缓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心中平静。
虽然流贼的阵势看似庞大,但在他眼中,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温越与陈伏涌一同登上北关城的城墙,审视着这座已做好战斗准备的堡垒。
城墙上随处可见结伴而行的士兵,他们中有来自青牙军的精兵,也有总兵营的勇士。
陈伏涌的家丁们装备着棉甲,而其余士卒则仅戴着军帽,身着战裙,外面披挂着褴褛的褡护,显得破旧不堪。
不过,在汝州一役之后,战利品丰厚。
温越对缴获的流贼衣甲不屑一顾,大多数都赠予了陈伏涌。
因此,现在更多的总兵营普通士卒,也得以身披盔甲。
此刻,这些总兵营士卒既感到紧张又充满期待。
他们好奇看着城外的流贼,大声议论。
相比之下,在他们旁边青牙军战士则保持着沉着冷静,在寒风中屹立不动,姿态坚毅。
青牙军的军纪和战斗力让陈伏涌深感敬佩。
同时,他也羡慕青牙军士兵身上的精良甲胄,以及他们所使用的火器等武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