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488章 要到粮草

第488章 要到粮草(2 / 3)

书名: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字数:4825

洛阳城获得了一支强大且灵活的机动打击力量。
这支部队能够在城内与城外协同作战,对进攻的流寇实施双重打击,从而大大增强了城池的整体防御能力,同时也为福王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
北关的四个城门均矗立着雄伟的城楼,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城墙上布设了大约三十多门火炮,其中多数为中型佛朗机铁炮,能发射重达三斤的炮弹,有效射程在一里左右或者更短。
至于那些能够发射五斤炮弹,射程可达一里以上的红衣大炮,由于规格庞大,通常不会部署在城外关城的。
对此,温越并不感到担忧,因为他手中掌握着十门红衣大炮,无需过分依赖其他火炮。
他与负责防守洛阳城北门的总兵王宇少已达成共识。
一旦发起攻击,双方将同步行动,从北关与北门两个方向对流贼展开内外夹击。
此外,北关仓库中储备了相当数量的一窝蜂类的火器。
温越有意将其全部投入实战。
尽管这些火器的精确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数量众多,火力覆盖范围广。
对于缺乏防护装备的流贼来说,具有极大的威胁。
同时,使用这些火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己方火铳手的消耗。
北门外不远处,金水河静静流淌,如今已因严寒而冻结。
河岸旁曾散布着若干村落和民居,但因流贼即将压境,这些村落已然人去楼空,村民们纷纷避难至洛阳城内。
沿着金水河继续向北延伸十数里,地势逐渐升高,直至巍峨连绵的邙山映入眼帘,其壮丽景象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千年古都洛阳的一部分,邙山历来被视为古代帝王的安息之所。
山上遍布着众多宫庙建筑,其中包括上千座历代帝王及重臣的陵墓群。
正当温越眺望着邙山的时候。
身旁的陈伏涌面色严肃,道:“温将军,依我看,流贼若是大举进犯,其行营及辎重必设于邙山或涧山中。”
温越也是赞同。
这洛阳城东,开阔无阻,缺乏天然屏障。
城南同样开阔,虽紧邻洛水,即便水面结冰,通行仍显不便。
粮草辎重乃军队之命脉,流贼若欲攻陷洛阳,需维持十几万兵马的日常补给。
数量之巨不容小觑,一旦供应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们必会选择一处险峻之地储存。
考虑到流贼主力将从西侧方向逼近。
其粮草辎重极有可能囤积在洛阳西北两处的邙山和涧山。
陈伏涌的推测与温越的想法高度一致。
返回关内议事厅,众多将领与参谋人员络绎不绝地穿梭其间。
在大厅中,数张宽阔的桌子,拼接成一张大型桌台。
上面摆放着一个精心制作的大沙盘。
尽管沙盘自秦汉时期就已存在,但其准确性严重依赖于精确的地形地图测量。
若无详尽的地理数据支撑,所制沙盘仅能流于形式,难以实用。
而自抵达洛阳以来,温越麾下的夜不收,已对洛阳周边数十里范围内的地形,进行了细致勘查。
基于这些一手资料,成功打造出了一个极为精细的沙盘模型。
使得整个洛阳及其周边的地形仿佛跃然在面前。
首次目睹这座精心制作的沙盘时,陈伏涌不禁对其赞不绝口。
作为一名老将,他自然量很轻易就能洞悉沙盘所蕴含的战略价值。
陈伏涌凝视着邙山与涧山的位置,陷入深思。
片刻后,他说道:“断敌粮道乃是自古以来都是最狠辣的计策,倘若流贼真将粮草囤积于此二地,我们只需固守坚城,待其锐气耗尽,便可趁夜发动突袭,一举摧毁流贼粮草。
“一旦失去粮草供应,敌军势必土崩瓦解,届时我军乘虚而入,定能一鼓作气将其彻底消灭。”
温越同样注视着这两处地点,心中却在酝酿另一番计划。
陈伏涌主张破坏流贼的粮草,而他则更倾向于夺获。
在饥荒之年,每粒米粮都弥足珍贵,若轻易焚毁,实属浪费。
如果能成功夺取这些粮草辎重,他将有更多策略可以施展。
当然,陈伏涌他并不是不愿夺获这批粮食,只是以本地官兵的实力,或许只有毁粮这一办法。
而温越对自己的青牙军充满信心。
相信即使在夺取后,面临敌军反扑,也能坚守阵地,直至援军过来。
温越回应道:“你我所见略同,不过究竟流贼是否会在此二地存储辎重粮草,还需等到他们真正到来方能揭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