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425章 又要北上

第425章 又要北上(2 / 4)

书名: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字数:4949

而京营和周边过来的勤王大军,这六万多人,却是大有水分。
其中鱼龙混杂,不仅有许多插进来夺功劳的贵胄子弟,便是真正的战兵也没有多少,大多都是辎重兵和辅兵。
当然。
大军开拔,行动上还是声势颇大,浩浩荡荡的。
加上随行的大量被征集的民夫百姓,负责运送粮草辎重,队伍更是一眼看不到头,望不到边。
坐在京师中的天启帝,对于这次出征的军队,有着极高的期望。
希望大军能够趁着大胜后的锐气,将北边的建虏全部驱赶出关外。
领军的新任督师崔呈秀,以及新任总兵许显纯更是踌躇满志,希望立下大功,回报魏忠贤为他们的谋划。
出征前。
众人已经得到了最新的情报。
宣府、保安两地的建虏,已经押着这次劫掠的人口物资财帛等,相继从独石口撤往全宁方向,大批建虏都已出关。
只有建虏的正红旗和镶红旗两部,依旧停留在延庆一地,作为断后部队。
另外还有敌情所闻。
建虏又从蒙古境内召集了大量的蒙古骑兵,人数或有两万。
打算从喜峰口,居庸关两地入关,视情况袭扰明军,辅助建虏出关。
所以眼下就出现了两股敌军。
该是如何作战,是该追击撤退出关的建虏,迎击断后的正红旗和镶红旗,还是先解决正在赶来,要袭扰明军身后的的蒙古骑兵?
京营那边几个将领商议,孙传庭给崔呈秀的建议是不必管可能袭扰的蒙古骑兵,直接共计正红旗镶白旗两部,解救被掳掠的百姓。
然后再以逸待劳,对付身后可能过来的蒙古骑兵。
而且按照孙传庭的看法,他们只要击败了前方的建虏,后方的蒙古人谅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再过来了。
崔呈秀对孙传庭的看法,将信将疑,为了以防万一,他又询问了温越几人。
温越几人给出建议,也是与孙传庭的建议不谋而合。
既然确定了先击北面的建虏。
众人便不再迟疑,一路上浩浩荡荡出发。
从京师北上,多是平原,田亩沟渠许多,不适合骑兵作战。
不过大军声势浩大,也少见有后金兵敢过来袭扰,一路上,除了碰见少许不开眼的后金哨探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事情。
行军两日之后。
大军就到达了延庆等地,一路上顺利收复了许多已经毫无一物的城池。
就这,崔呈秀好向朝廷好一阵的报捷。
初八傍晚。
崔呈秀招来诸将议事。
温越几人因为营帐扎在另一边,来得是最晚的。
赶到中军大帐当中,里面已经满是披着各色盔甲的京营以及其他勤王大军的军官。
帐内的气氛并不融洽。
首先勤王将士的各营各镇的将官,来自各地,互相口音不同,装备不同,人数不同,甚至互相都有嫌隙。
而京营那些老爷兵,仗着自己的盔甲精良,武器犀利,都是有些看不起这些说是官兵,更多像是“难民”的各地勤王将士。
并且不仅是对于这些勤王将士,对于温越几人率领的关宁军,他们也有些看不起。
认为不过是运气好,碰上了建虏残部,侥幸斩首了一个贼酋而已。
当然了,面上表现出来的很少。
毕竟温越几人的战力,是摆在那里的,这是不得不说的。
除了大帐内各人各是瞧不起同袍外。
还有一点就是粮草问题。
这次出战的官兵,俨然有七万之多,还携带不少随军的杂役和辅兵。
每日所消耗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京师残破,附近更是被建虏掳掠一空,粮草直接成了问题。
吃多的人多,粮食却那么一点。
崔呈秀将户部拨下来的有限粮草,先是供应给京营。
这引起了余部普遍的不满。
像一些远道而来的勤王部队,本来因为十名急迫就没有携带多少物资,如今又没有分到多少粮草,个个不满,怨声哀悼。
便如京营中,因粮草数量有限,也不是均匀分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