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布衣枭雄 > 第五百九十七章 阳莱县

第五百九十七章 阳莱县(1 / 2)

书名:布衣枭雄 作者:下传深蓝 字数:3002

那场诸王之乱,虽过了百年,但每每想起,还是让中州牧感到心惊。
这也是为何大凉多年以来,对武将秉持打压态势,诸王之乱就是前车之鉴。
而现在的局面,远未到诸王之乱的程度,但真到那一步,可就晚了。
要知道,当初的诸王之乱,挑起战事的,不止异性王,还有几位皇室宗亲。
那场战乱,反而是皇室宗亲闹的最凶,而这位东山侯,一旦平定东州战事,凭此战功,不说封王,但位列二品国公,是跑不掉的。
加上本身他就是皇室宗亲,假以时日,很难不保证日后会不会出现新的郡王。
相比较中州牧的忧虑,苏纪却是淡定的多,他耐心听中州牧说完,而后不紧不慢道。
“你的忧虑,我能理解,但如今的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要想保证中州的稳定,光靠我二人,已经很吃力了。”
“北山营的两位统领,就是前车之鉴,这次我两位好侄儿安插的还只是统领,那下一次呢?”
这话一时间让中州牧有些语塞,不知如何说。
豫王和他一样,都不是苏哲、苏泰的人,但不同的是,他效忠的是当今皇帝,而豫王只想保持中州稳定。
谁做皇帝,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但前提得保证继承者的顺利。
他这位堂弟,到现在都没有公开在立太子,反而让两位皇子内斗,虽然是为了维持朝堂的稳定。
但这种稳定只是暂时,会随着苏玄庸的老去,二人总要分出胜负。
这种夺嫡,可不是平安顺利,而是带着血腥斗争,现在苏玄庸还能压得住,但在过几年,他能否压得住,还是未知的。
一旦二人争斗,整个大凉内部,都得陷入腥风血雨中,他的这两位皇侄,可都不是什么善茬。
想要改变目前格局,就得引进新的人选,苏祁安就是豫王看重的人。
他的这想法,和苏玄庸如出一辙,正是了解苏玄庸的心思,苏纪才会将中州的未来,放在苏祁安身上。
虽然这个风险很大,很有可能会造就新的郡王,会有割据风险,但目前苏纪管不了这么多了。
他要的其实和苏玄庸差不多,都是为了大凉的稳定,至于以后下一代的事,只能交给下一代解决,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看着中州牧沉默,苏纪继续道,“未来的事会怎样,我们管不了,也没法管,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维持中州的稳定,只有这样,大凉才有继续走下去的可能。”
“至于日后我这位皇侄,会走到哪一步,会不会夺权,又或是割据,掀起叛乱,我相信他,他和百年前的诸王不一样,虽然他是皇室宗亲,但从他的眼神,我只看到了重情义,就冲着,我相信自己不会看错的。”
苏纪声音坚定,身旁的中州牧,没有在反驳,微微点头,既然都走到了这一步,再多的忧虑也没用。
希望这个东山侯,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
苏祁安的商船,缓缓行驶在水道上,朝着东州进发。
苏祁安站在船头,看着前方泛动的江面,手里拿着一副卷轴。
这幅卷轴,是苏纪对他的帮助,这上面除了详细记载,东州都督、州牧、地方龙头世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外。
对东州的山川、水道、湖泊,描绘的那叫一个详细。
就比如苏祁安他们所走的水道,就是中州通往东州的最大一条水路。
除了衔接中州和东州的水路运输,同时,也是船粮、食盐、铁器流通运输的官道。
一路上,像苏祁安这样大的商船,在这条水路上,所见并不稀奇。
甚至都有比苏祁安的商船还要大的都有,随着一路朝着东州进发。
各种小的水路船只,逐渐汇聚在这条江面上,苏祁安目光看去,在其四周,陆陆续续的,许多船只在旁跟随,看上去颇为热闹。
苏祁安进东州的第一站,是叫丹阳郡,此郡在东州十八郡中,排名中等左右。
因靠近中州,又处在大后方,并未受到战乱袭扰,经济发展还行,商贸往来很多,每年收取两州往来商贸的过路费,就占了丹阳郡一年四分之一的收入。
所以丹阳郡的水路繁荣,也就不稀奇了,随着商船的行驶,约莫走了两个时辰左右,便抵达了丹阳郡码头。
站在船头的苏祁安,目光看着前方,粗略数去,岸边能停靠的码头,起码有三十多个,一字排开,颇为壮观。
这还只是郡内的其中一座,整个丹阳郡像这样大的码头,起码有十多个,遍布郡内七个县。
苏祁安他们所在停靠的码头,并非是丹阳郡城,而是七县之一,叫阳莱县。
在丹阳七县内,可以排进前三,已经算很可以了,当地的县令好像姓方,至于叫什么,苏祁安就不清楚了。
苏纪交给他的东州详细卷轴上,也没有写太多,倒不是苏纪他们不给力,而是东州地域太大。
光是州内郡,就有十八个,一个郡起码有五到七个县,粗略算上,东州的县令,就有一百多人。
这还只是县令,如果算上两位县级副手,人数轻松破三百。
又因为东州前线要备战,常年和海盗倭寇打仗,为了更好的管理,十八个郡,分出一半九个郡,归前线东州都督管辖。
从某种意义来说,偌大的东州,基本上一分为二,前九郡为战区,后九郡为和平区。
双方只有在战时,或许才会有交集,而在备战时,基本上双方官员,都有认不全的。
为了防止,出现一家独大,变相的将东州割据,朝廷下令,三年一任,前九郡和后九郡的各县令,轮流调任。
这方法多少起到限制东州牧、东州都督的专权,也导致了,苏纪对东州各县令的具体情况,无法进一步了解。
能够了解到郡一级,便是苏纪的极限了,更深一步,那就太为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