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布衣枭雄 > 第三百九十八章 未雨绸缪

第三百九十八章 未雨绸缪(1 / 2)

书名:布衣枭雄 作者:下传深蓝 字数:3106

别说当地百姓了,就连一些匪患都看不到影子,这种偏僻之地,可是土匪们最喜欢的地方。
无论打劫还是逃跑,绝对都是天然场所,但大军一路走来,起初还能见到一些百姓,可越往东边走去,越是偏僻。
归根结底,这条路,是通往东边南州的必经之路。
南境三州的南州,可以说是三州中,对大凉最忠心的一个州。
全州清一色按照大凉律法执行,什么土著组成的祭司联盟,基本上在南州被剿灭殆尽,剩下的,乖乖归顺。
可以说南州是南境的中心,无论实力、经济、治安,都不是交州可比。
因此越往东走,越靠近南州地界,匪患根本不可能生存在此地。
靠近南州就是离死不远,早些年,在东边地带,还真有不少土匪聚集。
他们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做着打劫生意,甚至有的时候还越境。
他们打的就是两州互不来往,即便南州官兵追剿到交州,一些繁琐复杂的手续,都得够他们折腾好久。
算计打的很好,但可惜这些土匪碰到的是刚上任的顾华。
这位南州牧,二话不说,直接发兵,强势越境,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交州东边的匪患彻底剿灭。
当时交州的所有人都期待着,李康会有什么反击。
可直到将交州东边匪患全部铲除,李康都没有半点反击意思,不仅如此,更是在匪患平息后不久,发出感谢公告。
最终在不少人有些大跌眼镜的注视下,入境的南州兵,浩浩荡荡的凯旋。
并且丢下一句话,倘若交州东边在出匪患,肆意过境,南州兵不介意替交州兵士好好管管这些土匪。
顾华能如此霸气的宣言,一切都离不开他手中有钱有粮有人。
毕竟,当初的南境三州,南州是最早归顺大凉统治,并且积极配合大凉皇帝的一切行动。
在大凉南边,有这样一位忠心耿耿,效忠朝廷的一州。
大凉皇帝自然不会厚此薄彼,在历朝历代的大凉皇帝统治下,对南州可以说是给予了一切的援助。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加上南州几代州牧都不算太差。
南州的发展,在三州中可谓一骑绝尘,即便在交州是一把手的李康,在面对南州兵时,也得好生掂量掂量,是不是真要到撕破脸皮的时候,真动手他的胜算多大。
可以说,因为南州的存在,才维持了南境这么多年的平稳,因此,经历了南州兵入侵剿匪一事后。
交州东边,可以说是比较安全,如果不是因为东边多山地、不适合耕种粮食,恐怕交州百姓早就迁徙到这里居住了。
一路上看不到人,确实正常。
骑着马的苏祁安,目光打量着四周,他有些感叹,此地不适合居住,倒是可以用来练兵。
当然这算是后话,还得从南州回来再说,目光收回,这次苏祁安起程南州,他的身边只带着总部直属队。
也就是警卫、特战侦查、通讯三个直属队,在东山军扩招的时候,苏祁安瞬间也将直属队适当增加兵力。
从起初的八百人左右,到现在的两千人,当然兵力增加最多的是警卫连。
从二百来人增加一千,特战侦查、通讯两个连队,相应到五百人左右。
之所以增加警卫数量,是根据兵种决定的,警卫队相比较特战侦查、通讯队,要求比较低。
随着苏祁安地位身份越来越高,平时行动,光靠二百来人的警卫队显得不够用了,毕竟不能总是没人手,就抽掉东山军行动。
因此,扩招警卫队很有必要,而且最
关键的是,将总部直属队扩招二千人,从外部来说,可以假以迷惑他人。
让他们误以为这两千人,就是苏祁安手中的东山军,这样也少了某些有心人暗中挑事。
而扩招的总部直属队,苏祁安并非从新兵招募,而是从地方民兵抽调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土城县。
交州中,目前来说,只有土城县是最忠心苏祁安的,说是心腹都不为过。
这样的人担任警卫,至少会安心。
两千人的直属队,警卫队担任外围、中部的警戒,而内部的保护工作则是来自特战侦查队。
至于通讯队,不仅仅是苏祁安传递信息,更是他的眼睛,平常会跟苏祁安待在一块,一旦进了城,通讯队会逐渐分散,消失,转为地下。
为了更好的培养通讯的多重技能,这次苏祁安让王嫣担任通讯队的教官一职。
在种种人员中,除了王嫣,苏祁安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选。
通讯人员,除了要体力、身手外,侦查、反侦查、逃离,这都是关键,可以说能入选通讯队的,基本上都是全方面人才。
前两项,苏祁安还可以让童战教导,但后面三项,特别是在逃离这一块,相比较王嫣,童战多少差上不少。
能成为杀手榜榜首的王嫣,她的实力有目共睹,让她担任通讯队教官,没人会说什么。
但她本人刚开始却是拒绝的,她说了,她的存在,只是奉了苏凤玲的命令,保护苏祁安人身安全,教人她没兴趣。
为了让王嫣担任教官一职,苏祁安废了好大力气,那叫一个苦口婆心,最终和王嫣达成一项协议。
只要能把通讯队教出来,苏祁安会跟苏凤玲商量,放她回到苏凤玲身边。
这条件,让王嫣很快答应。
回想当初和王嫣的协议,苏祁安至今都搞不明白,苏凤玲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让这位鼎鼎大名的阎王归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