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布衣枭雄 > 第二百九十八章 发展

第二百九十八章 发展(1 / 2)

书名:布衣枭雄 作者:下传深蓝 字数:3006

苏祁安废除他们奴隶身份,让他们恢复自由身,这等大事,堪称前无古人,像苏祁安这样的人物,他们必当誓死追随。
在整个交州地界,唯独只有齐安城做到这点,但凡脑子没进水的,想不开的,都不会离开齐安城。
真离开齐安城,不用想,去往任何地方,都会被当做奴隶,重新使用。
好不容易碰到这般盛名的神人,怎么可能说走就走。
更重要的是,苏祁安真的说到做到,不仅将城内那些罪大恶极之人,通通处死,派出大量的东山军,维护城中治安。
当然,对外肯定不会用东山军的名号,即便逃离偏僻的交州,在自己实力未彻底壮大前,苏祁安不会暴露他们的身份,包括他,到现在依旧用着齐安的化名,对外称作治安军。
短短的七日时间,齐安城中的治安,比以往好上太多。
而且登记造册后,苏祁安将城中四五千人,按照事先的划分,给他们选出了居住的地方。
当然目前来说,苏祁安并没有将土著和凉人,相互居住共存,分别选了两块地,让他们分开居住。
废除奴隶制度,对土著是天大好事,但这种家奴制度存在太久,虽然苏祁安已经颁布命令,和平相处。
但双方之间的恩怨,太深了,先前的统治的小祭司,就是利用二者的矛盾,恩怨,从而统治暗中获益,统治双方。
这种延续几代人的恩怨,绝对不是靠着苏祁安几句话,便能化解的。
所以,为了城内的平稳,苏祁安暂时将双方分开,到时候等自己闲下来,在找黄文彦好好商议,指定更加完善的律法制度。
这几天,众人可是忙碌坏了,黄文彦一直趴在案桌上,翻阅大量律法条款,为日后出台制度,打下基础。
宋彪带领自己的人马,负责城中治安,二猛则是对外,负责齐安城的外围警戒工作。
童战负责保护苏祁安等高层人身安全,苏勇带领先锋队,化身开垦的主力,和苏祁安辛苦劳作。
虽然忙碌,但却很充实,那种发挥自己价值的感觉,让人感到很振奋。
看着忙碌的众人,城中的百姓,自然坐不住,纷纷请缨,要求做点什么。
苏祁安这次,也不客气,大手一挥,根据男女老幼,年纪不同,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分工。
原来只需要千余人的队伍,一下子涌来了三千多人,倘若俯瞰,会发现,贫瘠的齐安城内,所有地方,都有看到忙碌的身影。
众人各个热火朝天,埋头苦干,那景象,看的吴用颇为感叹。
他担任土城县令这么多年,在土城的号召力,和苏祁安一比,远不如他。
苏祁安能够让城中百姓,纷纷自愿前来,听从指挥,靠的可不是一位的善良,仁慈。
而是恩威并施,恢复自由身,减免税收,有个前提,必须要听话,倘若某些人心怀不轨,暗中在齐安城搞破坏,对待这种人,苏祁安毫不手软,严惩不贷。
在这种恩威并施下,苏祁安的有一句话,让吴用印象深刻。
希望城中百姓,能将齐安城当做自己的家,为了一个美好的明天,将齐安城建设成心中理想的家园。
这话看起来,有些托大,甚至有些理想,但苏祁安是第一个,将私人领土这个概念淡化,让百姓有种认同家园的感觉。
就凭这个,苏祁安的思想,不知超前这个时代多少人。
毕竟,在大凉,无论是交州的大小祭司,还是世家权贵,对待这些底层人,甚至连人不算,只会把他们当做物品。
一旦榨干价值,就可随意抛弃,这在大凉是很常见的事。
但苏祁安却不同,竟然想把这些底层人,当做家人,共同生存,共建美好家园。
这种理想状态,让吴用想起了历代先贤记录的所谓天下大同。
这种充满理想的大同,吴用在苏祁安身上看到了。
虽然和苏祁安接触不长,但此刻他已经被苏祁安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他曾跟苏祁安交谈,要不将他管辖的土城,一并并入齐安城。
但这事,却被苏祁安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土城怎么说都是青城郡管辖的几个县城之一。
眼下不是乱世,哪怕土城在小,终究是被上面管辖,代表的是大凉在交州的统治象征。
如果苏祁安合并土城,小祭司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必定联合祭司联盟,在州牧那里,狠狠告苏祁安一状。
安插个谋反罪名,那苏祁安就麻烦了,正因为这,小祭司才迟迟不敢吞并土城。
而且现在留着土城,对吴用帮助很大,如果齐安城的治理灾涝的工程成了,土城可以原封不动的照搬。
这样完全可以一解,吴用担心今年税收,收不上来的头疼事。
齐安城在苏祁安的治理下,蓬勃发展,对土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双方的地理位置很近,很多资源都可以共享,到时候吴用这个县令,他的名望必定水涨船高。
这是苏祁安想看到的,一个人实力强大,这不算什么,要是身边的人,也跟着一同强大,这才能在大凉立于不败之地。
吴用点头,深感佩服苏祁安的长远眼光,更是钦佩无以复加。
因为有了城中百姓的帮助,原本要半年的工期,按照这种热火朝天的氛围下,估计最多月余左右,便能完工。
只要这个工程做好了,后面的二期、三期,就能很快上马,到时候人人视为天灾的水祸,便能变废为宝,
解决了粮食大计,这个根本,要想不发展都难。
这个声势浩大的工程,除了离不开众人的帮助,更重要的,还是要感谢,远在西州默默坚持的秦子音、陆小婉等人。
这次离开西州,苏祁安带走了苏记商行遗留的三分之二的银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