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布衣枭雄 > 第十六章 望月楼风波

第十六章 望月楼风波(1 / 2)

书名:布衣枭雄 作者:下传深蓝 字数:3628

瘦猴有些懵逼,在他这么多年的识人中,不乏某些权贵大家,会扮演一介布衣,这要是把人伺候好了,得到的赏金可不少。
可这位主,光是听到一两百两,双眼就放光,这哪里像权贵大家?
不怪瘦猴一眼笃定苏祁安是不凡之人,看样貌不过20出头,这等年轻的秀才先生,背后肯定有不小的实力。
可惜啊,瘦猴哪里知道这次他碰上的这个主,还真是让他翻车的人。
瘦猴目光闪动,脑海中一阵思索,不一会,耳边传来苏祁安的声音。
“还走不走?莫非你不认识路?”
“来了,来了,先生说的什么话,这岭北县城就没有我瘦猴不知道的地方,先生慢点,这边请。”
瘦猴听着耳边召唤,虽然有些疑惑,但很快反应过来,一路小跑上前,连忙带路。
不管这位先生是权贵大家也好,还是一介布衣也罢,既然接了这活,事情就得办好,可不能丢了他这么多年的口碑。
在瘦猴的带路下,在穿行几个小巷子后,主路的尽头,一座五层楼高的酒楼赫然出现。
这座酒楼十分气派,用的是古木雕刻,每一层的墙体,都有木雕刻画,远远看去,颇为古色古香。
五楼的楼顶,一副巨大的旌旗迎风招展,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望月楼。
这望月楼别说在岭北县,哪怕放眼整个川都郡下,也能排进前三。
寻常时间是很少见到五楼齐开,一般至多开三楼,除非是像县试这般盛大的事情,方才五楼齐开。
能够在岭北县立足多年而不倒,这望月楼的背景自然不容小觑,据说有官家掺和其中。
反正无论何种传言,只让这望月楼的名声越来越响。
苏祁安走进望月楼,将手中证明自己身份的牌子给了招待掌柜,随即便有杂役领着苏祁安和瘦猴上了楼。
科举期间,无论是权贵大家,还是一介布衣,只要是秀才功名,一律免费进入望月楼。
从这一举动,就能看出望月楼的格局,望月楼的宗旨是做生意,但并不会看不上所谓寒门,接待规格一视同仁。
从寒门中崛起,通过科举一跃而起的学子,并不在少数,哪怕如今的科举,大半被世家门阀给把控,寒门学子出头的几率不大,可这并不影响望月楼的的一视同仁。
也正因为望月楼的格局,这么多年,明里暗里的,多少都会有贵人扶持,想要搞垮望月楼,基本上不可能,望月楼的生意,反而越做越大。
苏祁安和瘦猴上了楼,瘦猴像一个仆人,小心的跟在苏祁安的身后,一边走着,一边小声介绍。
这位是岭北县尉的外甥刘秀才,那位是岭东县首付王家公子,等各种都是带着背景势力的大家。
至于某些寒门布衣,自然不在瘦猴的介绍之中,毕竟这些寒门布衣中,年纪最大的都有30多岁。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年过半百,甚至还有六七十的老者,像这些人即便这次科举有幸高中,他们的官途至多到县尉、县丞就为止了。
潜力价值自然无法和豪门世家相提并论,不说这些豪门背后的势力,光是他们的年纪,无不例外都是仪表堂堂,年纪轻轻。
这样的年纪,再加上背后势力扶持,最差的都能担任一方县令,高者都能在郡城府任职。
这些人,自然是瘦猴介绍的重点,要是疏忽了,让苏先生和这些纨绔撞上了,吃亏的可是自己。
为了小命安全,瘦猴几乎是做到不漏一个。
苏祁安脸色平静,一边听着,一边继续上楼。
好在望月楼内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只要是秀才先生,苏祁安哪怕想上五楼,都没人阻拦。
哪怕是那些纨绔,同样不会出手,毕竟,在望月楼,能举办以诗会友的,无一例外的身后背景十分强大。
之所以举办这种诗词会,自然是想在望月楼内大出风头,倘若能够一鸣惊人,在县试考前,可是一份很圆满的加分项。
据说在十多年前,依然是望月楼的五层,一位大家秀才,以诗会友,做出了一首惊艳绝才的诗句。
不仅轰动当年的县试,哪怕远在几百里以外的川都郡城,都是有所传闻。
而后在接下来的科举中,毫无例外的成为诸多举人榜首,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位一鸣惊人的举人,据说在京城混的风生水起。
这一切,可让无数秀才学子羡慕不已,因此,为了一展自己的才华。
几乎每年的科举,总会有学子在望月楼举办诗词会,这都成了一种传统。
苏祁安没有在三四层停留,一路直奔第五层,还好五层楼的面积够大,可以容纳上百人。
上了顶楼的苏祁安,哪怕站在边缘一角,也没有感到丝毫拥挤。
看着眼前,围满座的大批人影,苏祁安就像一个透明人,没有上前,默默站在一旁倾听。
在五楼中间,有一个小台子,台子不大,但容纳四五个人还是没问题。
此时,在中间这个小台子上,两位衣着华丽绸缎衣袍的公子哥,手中品着美酒,一边喝着,一边吟诗作对。
苏祁安听了一会,原本有些兴趣的脸色,顿时索然无味。
什么“他日若登金榜科,跪谢恩师授业恩。”
“一杯美酒饮诗对,吾乃望月第一人。”这之类,类似打油诗的做诗,让苏祁安听的都不想待在这里。
本以为这些纨绔能够做出什么好诗词,这结果让苏祁安真的失望了。
还好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仙、诗圣没有出生在这大凉,这要是听到这些纨绔这么糟蹋诗词,怕是气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苏祁安虽然对做诗没有多少天赋,但自小学习的唐诗宋词三百首,那可是滚瓜烂熟。
本来苏祁安并不想掺和这些狗屁不通纨绔的饮诗会,但听着耳边时不时响起的恭维马屁声,苏祁安实在受不了开了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