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2 / 6)

书名:炮火1906 作者:费虚 字数:16542

在讨论过程中,部分代表认为清政fǔ已经名存实亡了,今后“和平与战争”问题,不在于**军与清廷之间,而在于**军与袁世凯之间,倘如避免更多的流血,最好的方是把袁拉到**阵营来。袁的问题是要给他重大的酬报,他在清廷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要拉袁反清,则唯有许以比他在清廷更高的职位,因此如果袁真愿以举手之劳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民国,则**军唯有享以民国临时大总统,才能yin*和打动得了袁。

至于程李系这个无忽视的政治集团,**党人的意见,是联合袁世凯,使得这个最有可能成为军阀团体的野心集团尽快解散。

之前由于北洋军与**军的交战,双方都是当局者迷,等到列强开始出面干预,以及双方都开始正式要面对的情形,才开始务实起来。

在这个时候,程李系的根基浅薄,就开始的显露出来,各方政治势力与野心家纷纷登台亮相,力促**党人与袁世凯和解。

袁世凯的首席谋士杨度在东京时和孙中山先生很熟,又和黄兴、宋教仁过从甚密,孙黄的认识还是杨度的介绍,因此杨度对和谈是有影响力的。

当时有一种理论,是说:**事业非袁世凯不易成,袁世凯不是曾国藩、胡林翼,**党人不要把他迫着走曾、胡这条路。今日大势,不是**党和清廷的问题,而是**党和袁世凯的问题,袁世凯的问题一解决,**就成了,而袁世凯的问题只是条件问题,不是原则问题。

大概过去袁世凯尊崇立宪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得**党人宁愿相信袁世凯,也不愿意相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程李系——李安生的改革政策多少影响到了许多阶层的利益。

东北宣布独立,东北军入关并且向蒙古进军的消息传至南方的时候,正是袁世凯与**党人进行和谈的时候。

和谈开始后,南方代表军方面)提出一个和谈的先决问题,就是北方代表(清廷方面)必须首先承认民主共和制的国体问题,这是**的目的,如果不在这个基础上谈,则无和谈的必要。

而东北军入关的消息传来之后,各方震动,都认为和谈将会发生某种不可预料的变化。

十二月六日下午六时段祺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宣布自现在防区撤退一百里,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

此时孙中山等人赶到了武昌,与黄兴等人进行磋商,希望能够找出对**党人最有利的办。

如今在程李系的带头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割据自立的苗头,这是**党人最害怕出现的,也是北方政权最害怕看到的,双方都有共同的义务,那就是在民主的大旗之下,维护中国的统一。

这是一大隐患——军阀割据,而另一个隐患,则是对民主盲目的乐观。

孙中山见到无数的**同志只注意选总统、组内阁、制约,和他所规定的**方略:“三年军之治,六年约之治,然后进入宪之治”,完全背道而驰。

加上独立各省各自为政,散漫而无组织,**军力亦不够强大,财政情况更无把握,要想在这种情况下组成一支强大有力的**武力北伐,将袁世凯的北洋军摧毁,是很不可能的,于是他也转而求其次,便是“用袁以倒清”,使**暂时告一段落。

而之后,东北军入关入蒙,强势已显,袁世凯君主立宪内阁已经是岌岌可危,**党人迫切的需要联合袁世凯,尽快逼迫清廷下台,组建中央政fǔ。

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孙中山并没有接触过李安生,他直觉的认为,程李系是最大的野心割据团体,**统治的另一种形势的复辟,袁世凯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本来,早在独立各省代表到汉口开会时,便已决定议和纲要四款:(一)废除清朝政fǔ;(二)建立共和政体;(三)清帝优给岁费;(四)以人道主义待满人。所以对于清皇室的优待,是不成问题的。

当袁世凯对自己地位问题有了保障后,便就清皇帝和皇族优待条件寻求协议,有了这个优待条款,他便可以胁迫清室退位。

而李安生秘密潜伏到东北,来上了这么一出,他已经无选择,只能逼迫清帝退位,然后拉拢**党人,成立中央政fǔ,造成即成事实,程李系想要野心割据,就要看全国人民答应不答应。

本来南方**党人提出的临时政fǔ方案,一致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宋教仁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孙先生认为责任内阁不是中国鼎革时所宜实行的制度,但宋教仁坚持,孙中山先生终于勉强同意,张继主张推宋教仁为内阁总理,宋教仁坚决不肯接受,并提议推黄兴。

本来各省代表原已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fǔ是总统制,而现在却要改为内阁总理制,这中间有些难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