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 > 第687、688节 御前军议,三路北伐!

第687、688节 御前军议,三路北伐!(3 / 4)

书名:葬元 作者:武猎 字数:6317

崔秀宁继续道:“他能否起到作用,还未可知。不过,汉中秦岭还有一支抗拒剃发的反元义军,早就暗中归唐。首领绰号汉中之虎,名叫唐牧,他有一万多兵马,我们的人在他军中帮他训练士卒。”
众人明白了。汉中元军主帅的幕僚青山是唐人,秦岭中的义军唐牧也暗中归唐。这两人一结合…的确能搞很多事!
汉中为何险要?因为扼守了川陕之间的褒斜古道。要想通过褒斜古道,就必须攻下汉中。
听到这些,他们心里就有底了。
“夏粮已经打了,收成还不错。足够几十万大军打几个月仗了。这次,大唐要真正定都…长安!”李洛信心满怀的说道。
“贺我大唐旗开得胜!一战收取关中!”众人一起站起来说道。
第二日,一道道密令飞出江陵城,整个唐军都开始调动,粮草火药开始运转。
民心高涨的唐国,如同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慢慢开动起来。
…………
八月十五,聚集在长江南岸的二十万大军,突然开始渡江。
这么大的动静,当然早就惊动了元军。元军大喜之下,立刻放弃北岸,让唐军从容渡江。
压根就没打算在北岸阻止唐军渡江!
目的很明显,先把以步兵为主的唐军放过来,好加以歼灭。
元军做梦都想南征,只可恨没有水师无法渡江。此时唐军主动大举北渡,他们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阻止?
与此同行,唐军水师搜集大量商船,运载着十万唐军北上。元军惊喜连连,一边火速报告大都,一边准备大打出手。
同日,李洛亲率七万大军进入剑门关,直驱汉中。而江钧作为西路军偏师,率领五万兵马从武关北上。
华夏3984年,洪武二年八月中秋,唐廷兵分三路,大举攻元。自古以南伐北者,出师未有今日之盛也!
这是唐国第一次战略性主动进攻蒙元。因为出兵日期是在八月十五,所以史称“中秋北伐”。
没有下诏出征,没有发布檄文,看上去完全就是突然袭击的架势。
突然袭击当然做不到。可唐廷如此低调的大规模出兵,的确给元廷突然袭击的感觉。
唐军二十万大军花好了几天时间才过江,陈淑桢的大军也到了齐鲁海域。此时,李洛的大军还在剑门之北蜀道上缓慢行军。
而大都的忽必烈,已经接到奏报。
“哈哈哈,好好好!”忽必烈大笑,“李洛这个狼崽子不错,终于忍不住主动出来了。伯颜,除了汉中要死守之外,江北和腹里都让他们来!最好让他们深入几百里地!”
伯颜笑道:“奴才恭喜大汗!大汗一直等着李洛主动来,他果然就来了。”
安童也很高兴:“这北方就像是草原,我大元铁骑奔驰起来就像是白毛风,李洛还以为能像南方那样?大元在南方才多少铁骑?这次,一定要灭了他几十万大军!”
忽必烈却笑容一敛,“李洛应该会亲自领军攻打汉中。汉中扼守了四百里褒斜古道,兵马也不少,的确易守难攻。但,还是要增援。关中,不能丢!”
伯颜心领神会,安童却问道:“大汗,为何不干脆把李洛也放进关中,乘机灭了他?”
“你这个奴才啊,为何一点也不像你的祖父木华黎呢?”忽必烈有些恨其不争的说道,“关中是朕当年的根据之地,朕在关中十余年,深知关中之险要。”
“李洛要是攻占关中,封锁了潼关萧关,那大元铁骑就很难进去了。关中就真成了他嘴里的肉。关中被叛军掌握,那还得了么?那就是狼钻进了猎人的帐篷!”
“朕不怕他打江北,不怕他打大都。他骑兵少,打赢两仗也没用,扎不了根,无法派出官吏接管地方,迟早会败。但关中不一样,你明白了么?”
安童羞愧难当,赶紧跪下说道:“大汗的话,就像梦中的神启,就像大海般的智慧滋润了干涸的小溪,奴才感激的想要歌唱,羞愧的又想哭泣。”
伯颜道:“大汗,关中兵马不少,但奴才还是觉得不放心呐。河南江北的大军不能动,是不是传旨河东山西道(后世山西)的兵马,渡过黄河支援关中?”
河东山西道作为元廷“腹里”地区,驻扎了十几万兵马,光骑兵就有七万,要是南下关中,就万无一失了。
忽必烈皱眉,“只怕来不及了。陕西与河东之间的黄河,水流可是暴躁(湍急)的很,出了名的难渡。这圣旨传过去,再等他们渡过黄河天险,需要多少天?母牛都能下崽了。”
那时的黄河可不像后世,水量之大,不辩牛马。
伯颜默然不语。大汗说的不错,多半是来不及了。
不过,关中有十五万大军,汉中就有五万,大散关也在大元手里。叛军其实很难进入关中。
为了以防万一,也因为对李洛心存忌惮,忽必烈还是下旨给河东山西道的元军,让他们想办法尽快渡过黄河天险,支援关中,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忽必烈派出怯薛侍卫数人,飞驰关中,严旨告诫关中各将领,务必谨守关隘,不得擅自移动,以免为叛军所乘,中了奸计。
可以说,忽必烈的应对已经完美了。他甚至考虑到唐军用诡计赚取汉中,千里迢迢派侍卫去督导叮嘱。
……
汉中之北乃是秦岭,古来兵家之必争的褒斜古道,就在秦岭中蜿蜒而过。褒斜古道南起褒谷口,北到斜谷口,绵延四百余里。
过了褒斜古道,经过汉中,才能到达剑门。
褒斜古道据说是夏禹最早开凿的,非常古老,是秦蜀之间的主道,秦国灭蜀,就由此道入川。
此时距离褒谷口数十里的秦岭深处,险峻的西缺岭上,正有一处山寨冒出股股炊烟。
这就是名闻汉中,声震关中的“绿林大盗”汉中之虎唐牧的山寨。
唐牧是反元数年的义军,只是之前活动在巴山,人马不过千人。可是大半年前,元廷强制汉人剃发留辫,不甘屈服的陕西人认为“丢了先人”,纷纷起来反抗逃亡,使得汉中之虎唐牧的队伍滚雪球一般发展到数万人。
唐牧刚开始还镇压了几个豪强汉奸,抄了他们的存粮。可是和元军一打就输,只能大败后逃走。
正在途穷之际,忽然有自称唐国特使的人出现,建议他放弃巴山,占据秦岭的西缺岭。
唐牧早有投唐之意,顿时大喜。他听从唐国特使们的建议,率部占据西缺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