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曹营当仓官 > 第523章 真正的弄巧成拙

第523章 真正的弄巧成拙(1 / 3)

书名:我在曹营当仓官 作者:一剑绯雪 字数:4024

曹操也看出其他将军都蔫了,说了几句鼓舞人心的话,却没有急于同意高顺的请命。
行军打仗多年,曹操亲自指挥了大小上百战。
经验丰富的他很清楚,这次攻打襄阳,非同以往。
襄阳城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巨大堡垒,如果想着用以往的攻城经验一口气拿下城池,那曹军一定会吃尽苦头。
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曹操才决定召集群臣,一起商量攻城之策。
“主公,属下以为,要攻陷襄阳,并非易事,不如改道先攻占荆州其他郡县,让襄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大举进攻襄阳。
到那个时候,就算刘琦、刘备还有诸葛亮他们有再多的手段,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荀攸这次最先开口,提出这番自认为非常合理的建议。
这并非他盲目自负,就连楚云和郭嘉在一旁听了,也是连连点头。
确实,任谁都知道现在强行攻打荆襄,难度太高了。
如果绕过这个大难题对其他郡县进行进攻,如果计划顺利,最后襄阳近乎不攻自破。
就算刘琦、刘备他们固守的信念再顽强,手下的将士们,城中的百姓们,也会忍不住像当年徐州百姓出卖吕布一样,把他们都卖了。
没人愿意在神经紧绷的情况下一直活下去。
可下一秒,楚云和郭嘉又不约而同地一起望向唯一有权利拍板做决定的人——曹操。
这主意虽好,但是现在的曹操,能够接受这种过于稳健的计划么?
相比于从周边郡县一城一池地稳扎稳打,一鼓作气拿下襄阳从而一战定乾坤,这样具有气势的决策,也许更符合现在曹操的心性。
果然,曹操否决了荀攸的提议。
“公达啊,你这个主意倒还不错,但以我军现在的军力,孤以为没必要这么保守。”
说完,曹操把目光又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一边在人群中到处转一边询问道:“怎么?除了公达,诸位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这时,一直跟在曹昂身边最近才好不容易熬出头的刘晔终于忍不住要献策了。
“魏王,在下有一计。”
“哦?是子扬啊!你有何计策,不妨说来听听。”
想要集思广益的曹操,并没有因为刘晔官职不高而忽视他的意见。
“禀魏王,在下以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如用‘连环计’攻心,不战自胜。”
“有道理倒是有道理,但你准备如何‘攻心’,又有怎样的连环计呢?”
曹操来了兴趣,立刻询问刘晔具体的计策细节。
“魏王,在下这连环计说来也简单,只有两道计策。
其一,是劝降之计,大张旗鼓地命人将劝降的书信分别送去给刘琦和刘备。”
“你先停一停!”
曹操打断刘晔的话,说道:“刘备和刘琦他们是不可能投降的!”
“魏王莫急,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仿佛故弄玄虚般诡异一笑,刘晔继续道:“这其二,就是在信使入襄阳城的途中,让其广为散播流言,这些流言的内容,就是为魏王歌功颂德,主要称赞魏王善待治下各州郡百姓们的善举!
如此一来,城中的百姓们必定无意继续陪同刘琦、刘备他们负隅顽抗下去。
而无论是刘琦的荆州军还是刘备的军队,大多都是从荆州本土征召的,其中出身襄阳的不在少数。
如果士兵们的家人都心向魏王,刘琦军与刘备军势必军心涣散,到那个时候,魏王再下令大举攻城,恐怕城内守军会纷纷不战而降,就算是刘琦、刘备想扭转这一局势,恐怕也是无力回天!”
“妙极!”
曹操听完,当场兴奋得不顾行下地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子扬啊,你这个连环计还真不错!就像你说的,刘备和刘琦虽然是铁了心要对抗朝廷,但襄阳城内的百姓们,绝不会助纣为虐!
只要我们把朝廷近些年的改革,尤其是对百姓们有益的改善大肆宣扬一下,百姓们还不对我们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谢魏王,魏王过奖!”
终于能一展才华,得到曹操称赞的刘烨眉飞色舞,心情大好。
这个计策,楚云听完也觉得不错。
如果仍然刘表在世,或许百姓们感念他多年施下的仁政,或许还能与他同心同德对抗朝廷。
可现在刘表已死,刘琦在荆州的声名威望根本不足以让百姓、将士们誓死效忠。
至于刘备这个外人就更别提了,别看他在南阳的名声还不错,可在荆州本地的士族百姓们眼里,他刘备就是一个外人。
“叔父,侄儿也认为,子扬之策可行。”
楚云这简短的一句话,立刻在帅帐之内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谋士、武将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谁叫如今楚云在曹营中的地位太高,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极具分量,说是可以左右曹操的想法,都毫不为过。
“奉孝,那你怎么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