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魏宫廷 > 第173章:万世之基(二)【二合一】

第173章:万世之基(二)【二合一】(1 / 6)

书名:大魏宫廷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14966

『PS:几位书友好像搞混了,「认字」跟「学知识」两者是不同的。』

————以下正文————

全国性的文化普及,魏国暂时没有这个能力。

基于这个时代的整体状况,赵弘润认为,举国有至少七成的百姓是不认得字的——他们会讲魏国的语言,但是让他们写,十个有九个半是写不出来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魏人大多数都不认得字,那他们日常生活、购买必需品时又该怎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依靠自己的身体。

比如文字中的「庹」,它就是代表成人并举双手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为何会在明明有「丈」、「尺」的测量基础上还是出现了这种其实并不标准的测量单位,其实已不难猜测。

纵使是不识字的人,亦有他们的智慧。

而在剩下的三成中,又有约六七成左右只认得几个或者十几个常用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只有极少数、极少数人,才认得百余个字、甚至是几百个字,能够顺畅地观阅书籍——这极少数极少数的人中,也包括了王族、士族,以及平民百姓当中那些不满足于当前社会地位,希望通过念书、通过考举来改变当前状况的人。

而在这类人中,再考虑到那些有机会认字学文的富家子弟未必都有才华,因此,似介子鸱、张启功等平民出身的俊杰,就显得弥足珍贵。

几日后,礼部便按照魏王赵润的要求,将天下姓氏搜集到一块,编了一本《百家姓》,与其说是书籍,倒不如说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

这玩意居然也能算做「书」?

当把这本《百家姓》递给魏王赵润时,礼部尚书杜宥的双手都在颤抖,仿佛是有些惶恐不安。

还能是惶恐什么呢?无非就是惶恐于他这位魏国的礼部尚书,为了王命居然编出这么个玩意,这传出去,那可是要被天下读书人笑话的啊!

相比之下,赵弘润倒是看得很满意,美中不足的是,这天底下的姓氏拢共也就那么些,以至于这本小册子过于薄了,若是用于教材,赵弘润并不满足。

如何在加点分量呢?

当他把这件事说给内朝诸大臣听了之后,介子鸱当即就笑着说道:“陛下,此事易儿,不如就在某个姓氏后加几位我大魏的名臣、名将……”

这个主意好啊!

无论是赵弘润还是内朝其余大臣们,闻言均眼睛一亮。

就拿「赵」这个字来说,完全可以在后面加上他赵润的事迹,这也是一种扬名的方式——虽然赵润本身并不在乎名气,但魏国的子民,好歹也该对他们的君王有所了解吧?

“很好,就按照介子所说的办!”

赵弘润笑着拍定了此事。

于是乎,礼部又开始整理、撰写。

足足编写了两个月,才编写出第二版的《百家姓》,即在天下诸多姓氏的继承上添注了名人——主要是魏国的名人,只有在实在无法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他国的名人。

就比如「吕」这个姓,虽然说赵弘润的宗卫们当中,就有一个叫做「吕牧」的,而禁卫军的尉官中,也有一人叫做「吕挚」,但这两人跟「齐王吕僖」比起来,那可就是天差地别了,因此,「吕」这个字的代表人物,魏国礼部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选择齐王吕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