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魏宫廷 > 第11章:交涉【二合一】

第11章:交涉【二合一】(2 / 6)

书名:大魏宫廷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14538

对于魏国的兵械,陈汜可谓是垂涎已久。

记得当初魏武军与镇反军驻军在宋郡时,为何北亳军不敢冒头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被这两支装备有魏国最新式军备的军队打地狼狈不堪。

单单从双方军中弩具的差距,就能体现出魏军与北亳军的悬殊:魏军的弩具,射程普遍达到一百二十步,近距离下甚至能连续洞穿三棵树的树干;而北亳军的弩具呢,在四十步以外,就无法穿透魏军那些重步兵的甲胄,对魏军士卒造成有效杀伤。

这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而此时,昌歑的长子昌满不解地插嘴道:“陈汜将军,为何是魏国的兵械魏国的兵械比得上鲁国的兵械么”

陈汜苦笑着说道:“公子,如今的魏国的,早已不是九、十年前的魏国了。”

相比较鲁国的兵械,其实他更倾向于魏国的兵械。

别看鲁国的工艺技术据说超过中原各国二十年,但这其实指的是整体的工艺技术,就比如鲁国精湛的机关术,魏人工匠根本毫无涉及,别说领先二十年,就算是两百年都不足奇。

但是在这一块,自魏公子润执掌了冶造局后,魏国在这块领域便是突飞猛进,早已拉近了曾经与鲁国的差距,如今跟后者比较起来,怕是不遑多让。

可既然是并起并坐,为何陈汜更倾向于魏国的兵械呢

原因就在于,魏国如今的兵械改良方式,与鲁国的兵械改良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鲁国改良兵械,是通过许多工匠集思广益,侧重于;而魏国则不同,他们会吸取使用者、即前线士卒的反映,侧重于。

因此,魏国兵械有一些设计改良,可能在鲁国工匠看来没有必要,但是士卒们用起来就是非常顺手。

最关键的是,由某位魏公子的影响,魏国工匠在设计锻造兵械时,非常注重于、——比如魏国的抛石机,非但体积与重量远超其余各国的抛石机,而射程与威力,更是其余各国无法匹敌,包括鲁国的投石机。

相比较产自鲁国的、那些看上去像精湛工艺物多过战争兵器的兵械,魏国的兵械,给人一种简单粗暴的感觉——其貌不扬,但胜在坚固、实用,且杀伤力大。

在听完陈汜的解释后,昌歑父子这才恍然,点点头说道:“老夫想想办法。……想来弄一批淘汰下来的旧军械应该不成问题,至于魏军的最新军械……”

“陈某不敢奢求。”陈汜连忙说道:“魏军的兵器素来坚固,纵使是旧物,配给于我军的新卒也足够了。”说到这里,他由衷地感谢道:“昌公,让您费心了。”

昌歑摆了摆手,正色说道:“我昌氏,亦是大宋的臣民,岂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破碎”说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苦笑说道:“若是连这都吝啬,待他日老夫步入九泉,又有何颜面去见”

他口中的,即是宋国的英雄,即北亳军首领的生父——在当年宋国覆亡的时候,包括昌氏一族在内,几乎绝大多数宋国的王公贵族皆惶恐逃亡鲁国,唯独向沮率领着极少一部分贵族与宋国军队,假借宋王名义留下与魏军交战,只可惜寡不敌众,最终英勇战死沙场。

也正因为这样,原本名声不显的向沮,一下子就成为了宋民心目中的英雄,同时也成为了北亳军激励宋民坚持抗争的信仰。

这边正聊着,忽然,有一名府上的老仆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对昌歑说道:“家主,有一行人人在府外求见。”

昌歑歉意地看了一眼陈汜,尽管后者微笑着连连摆手表示不在意,但昌歑还是皱起了眉头,心说:这老仆伺候了自己几十年了,怎么今日这么不晓事

可能是猜到了老主人心中的想法,那老仆连忙从怀中取出一份拜帖,压低声音说道:“家主,这次前来拜会的人,身份并不简单。”

“……”昌歑将信将疑地接过拜帖,随即扫了一眼。

仅仅只是扫了一眼,他的神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因为拜帖的落款处清楚写着:魏,外使,崔咏。

见昌歑面色有异,陈汜好奇问道:“昌公,怎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