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法海戒色记 > 第四章 儒门

第四章 儒门(1 / 3)

书名:法海戒色记 作者:吴虾米 字数:8280

稷下书院,就坐落于京城之外的一座山峰之上。

稷下,取的是社稷之下的寓意,据说原本位于战国之时的齐国稷门,后被始皇所毁,自汉起重建,就一直伴随于京师附近。

稷下书院所在山峰高只百丈,不过山势却很平缓,在那倒扣银盆般的山峰之上,数千间古色古香的优雅建筑,一圈圈围绕着山顶高高耸立的孔圣祠堂,犹如星罗密布般排列,从远处望去,蔚为壮观。

稷下书院是儒门第一书院,据说鼎盛时汇集天下上千大儒、方士,是中原礼仪道德的源头,也是宇内贤士荟萃的中心,八荒仰慕。

近千年来,随着岳无敌的崛起,稷下书院的风头被兵家逐鹿学府分去了不少,不过,依旧是天下士子心中的圣地,也是京师王公大臣的摇篮,所有王孙子弟从政前,都会到这里的下院学习历练一番。

赵嗣作为亲王世子,自然也是必须到下院学习的,不过,自从出了百里芷一事,他却再也没敢来过,因为百里芷和稷下书院大祭酒秦恕之的小女儿秦灵芸关系极佳。

“诸子百家以儒术独尊,天下万法唯浩气长存……好大的口气!置我道家于何地?”

从下院门口那巨大的牌楼前走过,陪同法海、赵嗣的杨琮言语中充满了不忿。

“儒家讲求制衡,独尊儒术,也不过是为了制衡百家而已。”

法海却是不以为意,轻摇折扇。边走边道,

“神州之地,各国蛮夷大多以教立国、一家独大,只有中原是百家共存的礼仪之邦,这都是儒家的制衡融合之功,所以说儒家是中原教化万民之国教也没有错。”

“礼仪之邦又有何用?”杨琮不敢反驳法海,只得小声嘟囔着,来自海外蛮夷之地的他只信奉拳头、利益。

“听说你们海外一切以实力为尊,在家族门派中也是以修为论辈分。在下就奇怪,如若爷爷、父亲、儿子三人一起加入一个家族门派。几年修行下来,儿子修为最高,不知修为逊色一截的父亲是不是也得管他儿子叫爹,修为最差的爷爷是不是更得管他儿子叫爹,管他孙子叫爷爷啊?”

“这个……这个……”

“中原之所以称为中原,就是因为我们懂礼仪、有文化,父子纲常,无论到什么时候爹永远是爹,儿子永远是儿子。尊师重道,也是这个道理。”法海折扇一合。摇摇头,大步而去,“哎,野蛮人,没文化,真可怕!”

杨琮被驳的面红耳赤,不过细细一想,却觉得法海说的很有道理,再看那牌楼时。心中多少对教化万民文化之道的儒家书院多了几分敬重之情。

文以载道,文化,永远都是大道之基。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走在稷下书院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前来求学祭圣的各地学子。所谈所言也大多之乎者也、经云子曰,听的杨琮一愣愣的。

不久,三人就来到了下院一间雅致无比的书斋之前,尚未进门。就闻朗朗书声入耳,点点墨香扑鼻。

“就是这里了,我们王公贵族子弟都在这间书斋读书,可惜,看来那百里……”

赵嗣的心情多少有些郁闷,从王府到稷下书院,大摇大摆的走了半天,竟然都没有碰上百里芷,这让他非常失落。

他都已经替法海这个大高手想好了对付百里芷的策略,那就是先奸后杀、再奸再杀,最好是他来奸,法海来杀,那才足够完美。

想到得意处,赵嗣甚至忍不住想要仰天大笑三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